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4月20日,在眾多愛心人士的接力救助下,4只嗷嗷待哺的雛鷹、1條身陷困境的大鯢,在涇縣成功“脫險”,重獲新生。
當日上午9時許,涇縣森林公安局涇川森林派出所值班民警接一高姓群眾報警,稱其在涇川鎮晏公河道邊清理枯死雜樹時,在伐倒雜樹的樹洞內發現了4只剛出生的雛鳥,但在附近未看見老鳥。因擔心雛鳥過于孱弱,放在河灘原處可能遭遇不測,遂用草帽裝好并連同雜樹一道,送到了木材加工廠老板許某的家中,同時向森林公安報警求助。
值班民警趕至現場一看,只見這4只雛鳥雖萌眼未睜,但鉤嘴利爪,鳴叫凌厲,絕非普通幼鳥姿態,倒有幾分老鷹的“影子”。為盡快確定其具體種類,以便采取相應救助措施,涇川森林派出所民警迅速通過上級業務部門與省內知名野生動物學者取得了聯系,經傳送的微信圖片、視頻遠程鑒定,專家判斷該4只雛鳥系剛出殼不久的鷹類幼鳥,為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鑒于其離開了母鷹的庇護,建議送專業保護機構養護,以確保其安全成活。按照專家意見,民警又趕忙與宣城一專業野生動物保護機構取得聯系,很快為這4只雛鷹落實了“新家”。
就在民警告別救助群眾,準備送4只雛鷹去“新家”落戶的途中,出警民警又接到城區市民董先生的報警電話,稱其上午在開車回城的路上,從一操外地口音的路人手中花錢“救”下了1只疑似“娃娃魚”的水生動物,因不知該如何處置,所以向森林公安求助。民警又立即調轉車頭,趕到城區與董先生會合,經仔細辨認,確認董先生所提交的水生動物,是俗稱“娃娃魚”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大鯢成體,當即將這條“娃娃魚”請上車與雛鷹作伴,先行帶回了所里。
為防雛鷹受餓,根據專家建議,民警中午顧不上休息,趕緊找來新鮮瘦肉,切碎后給它們逐一喂食。待4只“小可愛”肉足飯飽之后,民警又與趕到所里的董先生一道,驅車來到青弋江邊放生大鯢。緊接著又馬不停蹄趕往宣城,將4只雛鷹交到了野生動物專業保護機構人員的手中。王志宏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