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葉集區人民政府發布3月17日發布消息說,六安市葉集區今年將實施這些民生工程,這些民生工程與該區很多群眾息息相關。
記者從葉集區人民政府發布了解到,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2019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9〕14號)、《六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落實2019年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六政〔2019〕12號)精神,結合葉集區實際,現就該區全面實施2019年33項民生工程通知如下:
一、新增6項民生工程
(一)智慧學校建設。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以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小規模學校為重點,實施智慧學校建設,配備必要的設備,完善網絡基礎設施。
(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智慧化建設。圍繞“老有所養”,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智慧養老試點,推行智慧養老機構創建、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建設、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智慧化融合發展等試點模式。
(三)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圍繞“穩就業”要求,通過強化就業服務對接、推進創業平臺建設、落實補貼政策、加強就業托底安置等,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去產能企業、“僵尸”企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創業。
(四)“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工程。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通過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帶動發展產業,推動貧困戶增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五)水環境生態補償。圍繞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通過支持大別山水環境生態補償,加強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等,促進水生態更加美好。
(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充分利用各地已建成的農產品質量快速檢測室,加強源頭監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皖優農品質量追溯體系。
二、調整內容實施1項民生工程在對農村低保對象、殘疾人等救助基礎上,增加困難職工幫扶內容,將困難人員救助工程調整為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工程。
三、合并2項后實施1項民生工程將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與公共文化場館開放2個項目,合并為文化惠民工程。同時,將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中的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調整出實施范圍。
四、退出5項民生工程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已健全,醫療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已常態化運行,農產品食品安全工程任務已完成,調整不再列入;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就業扶持工程已分別納入新增項目統籌實施,不再單列。
五、繼續實施25項民生工程繼續實施黨建引領扶貧工程,資產收益扶貧工程,“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健康脫貧兜底“351”和“180”工程,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貧困殘疾人康復,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美麗鄉村建設,農村電商優化升級工程,技工大省技能培訓工程,智慧醫療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婦幼健康、計生特扶和職業病防治,學前教育促進工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利薄弱環節治理三年行動,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棚戶區改造,城市老舊小區整治等25個項目。
六、工作要求2019年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做好今年民生工作尤為重要。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樹牢正確政績觀,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務實的工作態度和更有力的工作舉措抓好33項民生工程實施,切實加大民生領域補短板、強弱項的力度,以實施民生工程為載體,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著力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鄉鎮街、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細化任務分工,層層壓實責任。區財政局承擔民生工程牽頭抓總職責,各項目實施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主管職責和主體職責。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民生工程責任清單管理要求,進一步明確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落準落細落實各環節責任,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責任鏈條,切實做到項項有著落、事事有人管、件件可追責。
(二)突出精準實施。堅持高質量,提高精準度,在工程類項目規劃設計、招標采購、建設監理、竣工驗收等方面,在補助類項目審查把關、評審認定、補助發放、報銷補償等環節,精準組織實施。要強化序時調度,謀深謀細謀實進度計劃,實時定向督導調度,促進對標看齊,整體推進,提高民生工程實施的操作性和精準度,打造群眾滿意的精品工程。
(三)加強資金保障。嚴格落實財政資金籌措渠道,保障民生工程資金安排及時足額到位、監管使用到位。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用于民生建設,真正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民生保障的關鍵點。要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主導作用,積極探索市場導向、多元供給模式,依法合規引導撬動社會資本等參與建設管理,多渠道增加民生保障供給。
(四)注重宣傳引導。各鄉鎮街、各有關部門要把握重點、講求方法,多角度、廣覆蓋、重實效地持續做好民生工程政策宣傳工作。要將日常宣傳和集中宣傳相結合,媒體宣傳與面對面宣傳相結合,面上廣泛宣傳和點上重點宣傳相結合,真正把政策交給群眾、把成效總結到位,從而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關注、監督民生工程,讓廣大群眾真真切切了解到民生工程帶來的實惠,切實提升民生工程的社會知曉度和群眾滿意度。
(五)嚴格績效考評。各項目實施部門要強化績效管理,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將各項民生工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民生工作考核辦法有機結合,將績效評分量化到平時考核中,通過調研、督查等形式開展日常跟蹤評估,抓好監督、評價和考核,強化公示公開和結果運用,充分發揮民生工程績效評價“指揮棒”作用。
葉政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客戶端記者 竇祖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