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只剛剛宰殺的鴨子、自己灌裝的香腸,還有土雞蛋……”“桶裝不下了,夠了,夠了!”“多裝點嘛,這些東西外邊都買不到的。”2月9日,樅陽縣麒麟鎮石婆村人周琨踏上返途之前,媽媽在小小的桶里塞滿了沉甸甸的愛。
“我在馬鞍山做地質勘察工作,平時到處出差,一年里就春節能回趟家。走的時候,父母為我準備了一只桶,恨不得把家里的一切都裝進去。”31歲的周琨是樅陽縣麒麟鎮石婆村人,2011年大學畢業后參加全省統考分配在馬鞍山工作。他說,和愛人臘月二十七從馬鞍山出發坐動車到安慶,再轉乘公交車回到老家。一同回家的,還有一歲半的女兒。
嘮家常、走親戚,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周琨說,每年返程的頭一天,父母就開始張羅要帶的東西。“活鴨坐動車不給帶,老媽特地把鴨宰殺了封裝好。這是媽媽自己養的。還有咸菜、土雞蛋。他們恨不得要把家里的一切都裝進去,每次都塞得滿滿的。”
周琨說,其實現在馬鞍山啥都能買到,但這是父母的一片心意,再麻煩也要帶上。只是讓他苦惱的是,每次帶得太多,自己平時工作忙,即使抽空在家做一頓飯,也燒不出媽媽的味道。但在他的世界里,每次帶回的,都是純正的家鄉味道,比吃山珍海味都要幸福。
2007年,來自樅陽的吳祖國畢業于成都一所大學,他選擇了留在成都工作。從成都到樅陽有1500多公里,由于路途遙遠開車太疲勞,吳祖國選擇坐飛機到合肥再轉車到老家。“我老婆是成都本地人,也是獨生女,去年我們在老丈人家過年。今年我們回樅陽麒麟老家,陪父母過年。”
團聚數日,吳祖國和愛人開始春節返程,母親拿出早就給兒子準備好的一只桶,桶里都是“家鄉的味道”。“從成都回來的時候,外婆也給我們塞了好多東西,說要安徽的媽媽也嘗嘗成都的老臘肉、火鍋底料、峨眉翠芽……這不要回成都了,安徽媽媽又在桶里裝滿了各種樅陽特產,說要成都媽媽嘗嘗樅陽香腸、山芋粉和楊灣掛面……”
吳祖國告訴記者,雖然在成都成家立業,但是他經常會和媽媽通過網絡進行視頻聊天。老家媽媽和成都媽媽雖然給我們帶的東西不一樣,但同樣都是老人對孩子的愛。
桶雖小,情無限!
吳福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