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上周四下午,新安晚報大皖新聞客戶端徽派欄目走進著名漫畫家韓一民先生的工作室,同他聊起了聊漫畫創作,從其他獨具特色的反腐倡廉漫畫作品聊到家風,從漫畫風格聊到如今的漫畫市場。韓一民表示,就像華君武、丁聰、方成這些大家一樣,“漫畫創作中,技法不是第一位的,思想性更重要。”
用漫畫傳播廉政文化
韓一民有很多頭銜,最重要的無疑是漫畫家。他的榮譽都來自漫畫創作,“抗非典先進個人”稱號,獲中宣部表彰,安徽書畫十大年度傳承獎,四獲全國漫畫展優秀獎,安徽省第四屆美術大展金獎,第二屆美術大展銀獎等等,并且在北京、安徽、江蘇舉辦個人漫畫展達19次。最近韓一民漫畫江蘇省內巡展先后在南京、蘇州、揚州、淮安等地進行,江蘇媒體給出的標題是《這樣的漫畫畫展你一定沒見過》,大家熟悉韓一民老師,更多的是通過他獨具匠心的反腐廉政漫畫,在建黨97周年之際,圍繞“不忘初心,警鐘長鳴”的黨建和廉政主題,近百幅作品立意高遠、主題突出、形式新穎,深受觀者喜愛。
韓一民笑言,“天上下著大雪的時候開始策劃,沒想到一直展覽到如今大家都穿短袖的夏天。以前的反腐廉政漫畫很多是丑化,而我的作品主要是勸慰式的,譬如‘越是油水多的地方越需要防滑’。”毫無疑問,“小漫畫,大廉政”的思路給韓一民打開了一扇窗,通過漫畫這種通俗易懂的表現形式,更容易有效傳播廉政文化,鞭撻腐敗現象,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弘揚正氣、傳遞美德、砥礪操行。
漫畫技法不是第一位
“漫畫是美術大家庭中的小兄弟。我個人覺得漫畫的技法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是思想性。”在韓一民看來,漫畫的精髓在于思想,“一個漫畫家的成熟,來自其認識能力。年輕人可以畫肖像漫畫,用變形的方式獲得效果。我所了解的畫漫畫的,安徽也就10個人左右,全國漫畫家可能是最小的群體,但小漫畫大世界。漫畫是漫畫家表達社會認知的窗口,企業家能為社會做貢獻,我們搞文藝的也可以。”
本次在江蘇的巡展,韓一民漫畫作品一共展出97張,聽起來不是一個大數字,但這已經讓韓一民“叫苦不迭”,“這是幽默背后的艱辛,廉政畫了97張了,想湊到100張,哪是想加就能加的?”韓一民告訴記者,自己新近創作的一套作品,出來是三張,實際上是六張拼成正反兩個表現層面的三張,“整整創作了兩個月,畫出來就簡單幾筆。”韓一民做過記者,他深知自己的創作方向需要時效性,需要把準時代脈搏,“大漫畫家華君武、丁聰、方成最初都是記者,這個行業可以幫助漫畫家正確地表達思想。因為發牢騷誰都會發,但牢騷出來之后對社會會有正面的影響么?”
漫畫家不能沒幽默感
在韓一民的漫畫作品中,他常常會自己給作品配上幾句俏皮話,在他的代表作品《包公贈藕圖》中,韓一民就寫道:包河無私藕,美名傳千年。今日把示君,反腐又倡廉。“所有的文字都是自己構思出來的,靈感來自多方面。一個漫畫家除了繪畫技法,想象力,對社會要有評判力,要有正確的導向。漫畫除了思想性藝術性外,還要有幽默感,漫畫家必然是幽默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幽默感,那最好還是欣賞漫畫吧,想做漫畫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說到幽默感,韓一民表示天賦只是一部分,“我的理解是,幽默感跟成長環境有關系。幽默和耍貧嘴是兩回事,高級的笑話是幽默感,幽默的人一定心胸開闊,不輕易倒下,不怨天尤人。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坎坷,我常常說,可以傷心但不能死心,心胸是靠委屈憋大的。”韓一民說,卓別林和陳佩斯的作品,只要播過的他都看過,“好看不好看我都看過,脫口秀也看。很多場合講話我也脫口秀,我不是為了表演,這方面的訓練是必要的。”
家風是一個人的底色
現在什么困難韓一民都不會放在眼里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陽光燦爛面對人生”,而這種心態,他自認和家風是分不開的。“我們家家風還是比較端正的,我父母寫字畫畫都很好,雖然他們不是文藝界的人。我們家兄妹五人,每人畫自己的作品,做成一個畫冊,當作傳家寶往下傳。譬如我的這本就叫《手足丹青集之一民藏本》,以此類推,家人他們大多不是專業的。但我母親就特別愛說一句話——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事無奇但率真。”
“家里從來不是聲色俱厲,這種潤物細無聲,我到現在才感受到,感慨萬千。”在這樣的家庭長大,韓一民也感慨自己竟然就成了漫畫家,他告訴記者,自己求學的時候,正是陳景潤為代表的科學的春天,“大家都學理科,本來說是準備做醫生的。其實漫畫家方成也是武漢大學化學系的,做過記者,做過漫畫家,理科思維非常有幫助——研究出一個結果之前,需要不停實驗。其實我們每張畫,也都要用掉一打紙打小草稿。”
漫畫有珍貴的想象力
“漫畫有這么幾種,弘揚正氣的、針砭時弊的、純幽默漫畫。”韓一民除了畫反腐倡廉、環保題材,也會畫很多純幽默漫畫,譬如《教練的秘密武器》中,他就讓教練以電動老鼠為工具,讓女運動員跳出了世界紀錄,當然韓一民也有很多肖像漫畫作品,從文學大家到體育明星,“點睛之筆是有的,但點睛之筆讓我來說,也沒有邏輯沒有公式,這里面循序漸進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積累,想象力的開拓。”
在韓一民看來,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漫畫家的潛質,孩子身上的天真在成長過程中反倒會越來越少,“我們的教育過于強調考試,一環一環下來,靈感創新能力都在路上丟掉了,應該加上這一課:傳統文化教育和想象力的開發。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文化幽默也是營養餐。”說到這里,韓一民表示自己對外孫也進行過后悔莫及的“傷害”,“外孫兩三歲時,我說乒乓球掉到洞里怎么辦,他說派個小螞蟻把它給背上來。我說螞蟻哪會聽你的,要往洞里灌水,現在想想真后悔,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
漫畫家應該是開放的
韓一民是開放的,也是謹慎的。家里有晚輩學美術設計,當年參加高考,韓一民也不敢教他,“考試要素描水粉速寫,我怕把他帶偏了。”而說到如今中國孩子都在看日漫,韓一民說對待這個問題,胸懷要寬大,“日本畫和中國畫互相滲透由來已久,包括韓國的。日本走得比較快,從阿童木到現在的風格。我覺得國家應該扶持本土漫畫,其實很多作品非常好,只是發行渠道少。那大家看到的日本漫畫自然就多,我覺得創作時造型可以學日本的,但想法是要中國的。”韓一民直言,國畫的元素要加入到漫畫里去是很難的,“但如果有人想嘗試,我愿意幫他。”
經常有媒體約稿,常常是頭天說次日要,那段時間是韓一民最為緊張和亢奮的時段,有一次一條新聞“官員為了要政績,花的錢一百年還不掉”,要配漫畫,當時韓一民根本想不出來,“正好那年播劉羅鍋,畫了個秤砣,十筆不到,表達出政績只是一張紙。”韓一民又開始“叫苦”,他說媒體約稿很少一次畫成功的,基本都是三四次才能成形,“對自己也是對約稿的媒體負責。”韓一民說,漫畫家要能兼容并蓄,“漫畫家既要是雜家,也要是專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楠楠 李燕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