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暑期來臨,給孩子報個游泳班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增加一項技能。不過,所選擇的游泳館是否衛生,空氣質量是否合格,卻很少有人知道。昨天下午,合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綜合執法監督所對合肥市體育館的泳池進行抽檢。據悉,此次衛生專項執法檢查將持續到今年8月,同時對全市超過百家游泳場所單位進行量化分級評審,根據得分劃分等級。
泳池等級并非一成不變
據悉,此次監督檢查主要內容有7 大項36 小項,包括亮證經營、禁游標識、水質公示、衛生狀況、浸腳池和強淋裝置等。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是否持有效《衛生許可證》、有沒有游泳池水循環消毒設備、有沒有設置強制性浸腳池以及余氯檢測四項,只要有一項不符合就不予評定。
目前合肥市區的游泳場館分為A、B、C三個等級,這些等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經過專項檢查后將會重新打分評級,如果是C等級則會增加監管檢測的頻次。打分在60 分以下或關鍵項不符合的均不予評級。
浸腳池功能往往被忽視
“游泳館有從A級降到B級的,但也有管理得好,等級升高的,這些都是不斷變動的。”合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綜合執法監督所環境衛生監督科監督員吳昕介紹說,從目前檢查的情況來看,游泳場館的水質都能達標可以放心。但是在浸腳池環節很多地方監管不到位,市民也沒有主動浸腳的意識。浸腳池是為保障人腳進入泳池前保持清潔,以免污染水質。
根據要求,浸腳消毒池至少每4 小時換水加藥一次,但一些地方做不到。其次,由于很多泳池一天接待的客流量較大,經營者往往在使用消毒粉時過量,導致水中氯含量過高,這對人體也有一定的不良影響。
市民發現問題可以舉報
隨著氣溫的升高,游泳的市民尤其是少年兒童也越來越多。面對市場上良莠不齊的場館,合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綜合執法監督所提醒市民一定要查看衛生信譽度等級標識(A、B、C)、衛生許可證及水質公示,前往游泳場所時,注意選擇衛生等級高的A、B級單位。
市民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是否前去游泳。如患有嚴重沙眼、中耳炎、腸道傳染病、心臟病、肝炎、紅眼病、性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都不應該進入公共游泳池。要自覺遵守游泳場館的衛生管理規定,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游泳衛生習慣,自帶泳鏡、泳帽、耳塞、鼻塞等,做好自我保護。
此外,合肥市民如發現問題,可向屬地衛生計生監督機構投訴舉報(電話62182516、13965108119),衛生計生監督機構會及時進行查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曉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