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事的藝術行業,所以會經常遇見周圍各種關于藝術欣賞,或者藝術興趣的提問。我知道其中大多數認真的動機,背后都是為孩子的美育教育考慮的。其實作為一個七歲孩子的父親,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每天程序化的接送、陪伴作業、課外陪練等等,想必普天下的父母幾乎都有經歷。對于孩子審美的培養,也許是近水樓臺,可能會以我自身的成長經驗來作以參鑒。
說實話,我個人是不太建議太早的給孩子訓練美術技能。因為,我覺得很少有成年人的藝術思維能夠和清澈無比的小孩子比較。繪畫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時,很大程度是追求接近本初天真的。可以說每個孩子可能天生就是藝術家,對美都會有無所拘束的感悟。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大多數孩子們后來就和美術越來越遠了呢?甚至是面對美好的事物,居然不知道怎么表達情緒。事實是我們可能沒有保護好這種審美天賦,后天也比較缺乏良好的審美導引。因此,讓孩子們學會欣賞比學會涂畫更重要。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畫家,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美的欣賞者。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怎樣保護好孩子天生對美的敏感,并培養他們審美的習慣。
我們有責任帶著孩子去觀察世間萬物,更方便的途徑是帶著他們閱讀書籍畫冊。一本好的圖書也許就是打開孩子審美智慧的鑰匙。雖然我本身從事的是中國傳統繪畫,但我恰恰選擇讓孩子從西方繪畫的精品中去感悟美妙。因為西方繪畫會更直白地表現人類天生敏感的光影色彩。
幾乎所有的生命體對光線都會產生反應。而光又造就了萬千世界的色彩,于是光線和色彩成了我們注視和熱愛這個世界的最重要的理由。
人們常說“人生要豐富多彩“,同樣也希望孩子們有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是啊,世間萬物的多彩要靠我們去發現和欣賞,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審美。與其說是學,不如說是把我們潛意識里的某種感覺訓練得可以收放自如。到了那個時候,面對一幅畫、一張照片、一盤美食、一把椅子,甚至一塊石頭,都可以讓我們享受其中的美好。當生活中的諸多事物,在被注視下變得美妙無比,我們的內心世界自然也就色彩斑斕了。
不得不說,在各種審美行為中,能夠最自由最直接最純粹展現色彩美的,也許就是繪畫。最初的人類進行繪畫,基本屬于一種原始的本能,他們會用最明快鮮艷的色彩刻畫所要表現的事物。這種本能,直到今天,我們都會在嬰幼兒身上不經意地發現到。只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種本能會被后天其他的學習所覆蓋。但不可否認,繪畫幾乎是每個孩子先天的稟賦。繪畫可以讓人們最大程度的保持一種本初的天真和快樂。當然,大多數孩子后來不會成為畫家或藝術家,但懂得欣賞也會讓我們的生活有趣得多。
無論是東方繪畫還是西方繪畫,數千年來都很強調色彩感。即便是中國水墨畫中的墨,也會講究墨分五色。在不同的繪畫作品里,色彩都會變得非常自由,有時甚至會因為色彩,而淡化了對物體形狀的苛求。因此,欣賞繪畫作品,可以試著從欣賞它的色彩開始。
作為父親,我會找機會帶著小朋友在野外觀察動植物、參觀各種的畫展、閱讀各種畫冊。盡管這個年齡的孩子專注力通常只有20分鐘,但可以發現在事后的描述中,孩子除了描述事物的動作姿態以外,會很在意事物的色彩。可見的,色彩感強烈的西方繪畫相對于中國繪畫會更吸引孩子的審美興趣。
離今天不遠的十九世紀,誕生了許多令我們仰望的繪畫大師。有一位法國的畫家克勞德·莫奈,在他的作品中把光線和色彩運用得無比精彩。莫奈是法國19~20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他開創了著名的印象派繪畫,而“印象派“這個名字則是直接得自于他的一副著名作品《日出·印象》。欣賞莫奈的畫作,你會被色彩表現的光影迷住,有種置身畫境的感覺。
今天在法國巴黎,保留有一處花園,是當年莫奈的故居所在,被稱為”莫奈的花園“。幾乎每位熱愛繪畫的人去巴黎都會去參觀,以緬懷這位偉大的畫家。莫奈也是一位非常懂得生活,熱愛生活的藝術家,生前創作了大量描繪花草樹木、小橋花園、妻兒家人的畫作,可以看出畫家一生有著非常積極陽光的生活態度。恰恰是這種生活態度,足以讓今天的人們向往。
我為孩子買過這么一本適合兒童的圖書《小蓮游莫奈花園》,說的就是關于莫奈花園的故事。書中配合著莫奈的一些著名作品,以對話的方式,簡單介紹了莫奈的生平、家庭、繪畫等內容,是一本屬于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的陪伴類讀本。這本書的原版自從1985年開始,就被翻譯成了多國文字,暢銷全球。因為在美術出版社十多年的工作經歷,我對于藝術圖書的挑選是相對挑剔的,無論是書籍的圖文內容還是印刷質量。這本《小蓮游莫奈花園》應該說是比較優秀的少兒書籍了,希望它能引導孩子開啟美的欣賞智慧。
聽過這么一句話“人生不一定有廣度,但一定要有厚度”。 我相信,審美可以讓生活變得多彩,人生便會有厚度。而多彩的人生一定離不開各種閱讀,也會和藝術離著不太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