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過去的一年,我們的一項成果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填補了建市以來的空白;省委、省政府建設首批10家技術創新中心,其中一家就落戶我們企業。”日前,作為亳州本土知名藥企,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勇在和記者聊到企業創新成果時欣喜地說道。這也是亳州市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藥企創新突破的一個縮影。
近一時期,亳州市全力推進五大發展行動計劃,著力營造創新環境,搭建創新平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養科技人才團隊,有力地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地位日益顯現。
在政策層面打好“組合拳”,制定實施一攬子科技創新政策。2017年出臺了《亳州市科技創新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亳州市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亳州市關于加強支撐體系建設,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十三五”亳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亳州市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實施細則》、《亳州市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創新創業實施細則》等系列促進科技創新政策,構成“1+3+2”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政策體系。同時,加強創新優惠政策落實,配合省政府開展“送政策進園進企”活動和“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集中活動,送政策進園區、進企業,召開各層次政策宣講會,廣泛宣傳解讀政策,擴大政策知曉面,幫助企業理思路、解難題,推動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2017年,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54家,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
加強載體建設,創新平臺建設實現“新進展”。亳州市積極構筑以企業為創新主體、以高校、科研院所為技術依托的產學研合作創新機制,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產業技術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先后與江南大學、天津藥物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上海中醫藥大學等4家大學院所共建亳州離岸孵化中心,在全省率先探索“政產學研用”科技創新合作新模式,實現“離岸研發—綜合孵化—本土產業化”的協同創新發展格局,四家離岸孵化中心共簽署橫向產學研合作協議27項。扎實推進創新平臺建設,3家星創天地通過科技部備案,三家院士工作站掛牌成立。濟人藥業等3家院士工作站在省績效評價中取得優秀和良好等次,10家單位申報2017年度國家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火炬計劃中藥特色產業基地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古井集團申報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正在積極推進中。亳州青年眾創空間、筑夢空間共兩家眾創空間成功入選國家眾創空間備案名單,實現亳州市國家級眾創空間“零”的突破。
致力于招才引智,創業創新展現“新活力”。亳州實施的“藥都雙創英才計劃”515人才示范工程”“亳州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行動計劃”“青年創客圓夢計劃”等一系列人才工程,以及“亳州老鄉,請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學子創業活動,吸引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去年下半年出臺的《亳州市招才引智實施辦法》將目標瞄準高層次人才,對于五類到一類人才,給予40萬到300萬不等的安家費,每月2000元到2萬元不等的生活補貼,對于符合相關條件的人才創業團隊,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在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設管理上,加快構建完整的創業孵化體系,組織全市11家創業載體申報市級眾創空間,2家創業載體申報省級眾創空間。辦好各類創新創業賽事,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亳州作為中華藥都,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支撐。“我們這于2014年9月獲批開建,是全國首個國家級中藥材質檢機構,去年我們順利通過了國家權威機構的‘三合一’評審。這意味著,我們今后出具的檢驗數據,將被國家認可、國際互認。”亳州市國家中藥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該中心負責人王德勝告訴記者,他們可對中藥材產品的595個品種、40個參數進行檢驗。此外,該中心承擔的“大數據中藥規格等級鑒定儀器的研制”項目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科技項目驗收。該儀器的研制成功,將成為行業技術變革的里程碑,判別飲片質量無需再靠“聽看摸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