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自從有了共享單車,不少人從家到地鐵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解決了。但現在,又有了新的煩惱:共享單車不僅多而且亂,堆滿小區門口與人行道。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公交集團有限公司客服中心副主任李祥斌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出臺關于共享單車發展管理實施細則。此外,他對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也十分關注。
李祥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利用大數據嚴管共享單車
“由于共享單車投入量過剩,擠占了公交站牌和人行道上的盲道,有的堆在小區門口,嚴重影響市民出行和生活。”李祥斌建議,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企業責任機制等手段,對共享單車進行嚴控管理。
如何才能破解共享單車“任性停”難題?李祥斌認為,街道、社區、城管、交通等部門應該與共享單車企業建立聯動機制,建立起企業社會責任評估機制。對評估不合格以及不負責的企業,相關部門要給予警告,甚至清退出市場。同時,建立大數據監管平臺,將平臺與租賃單車企業數據對接,平臺和企業可以將訂單信息、車輛基本信息、車輛動態信息進行數據交換,對共享單車進行精準的投放和調度。
電子圍欄是利用對周界布防的技術,設定虛擬停車框,用戶必須將車停在指定區域內,否則無法結束行程。“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已經逐步開始使用電子圍欄技術,取得了一定管理效果。”李祥斌希望這項技術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從而促進共享單車的規范化管理。
電池是新能源公交車硬傷
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環境造成的危害,近年來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公交行業推廣應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具有管理集中、受益面廣等諸多優勢。
“合肥從2010 年開始使用新能源公交車,目前增加到了1600 多臺。”李祥斌曾是合肥市首條新能源公交線路的駕駛員,對新能源公交車污染少、噪音小、起步快等優點贊不絕口。不過,他在調研中發現,電池是新能源公交車的“硬傷”,體積大、充電慢、儲存電量少、續航里程短等因素已經成為制約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的一大瓶頸。
李祥斌表示,希望相關部門能組織重點企業,集中資金和人才優勢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牽引電機以及變頻器的研發力度,增加電池的續航里程,從而適應公交車運營的需求。在充電樁建設方面,李祥斌希望國家電網和相關部門在審批手續、土地指標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新能源車的發展。
對于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的處理,李祥斌也很關注。“據我了解,新能源汽車報廢電池目前一般采取深埋或堆放的方式進行處理,這勢必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李祥斌建議,報廢電池在處理時要統一回收,修舊利廢,不能隨意丟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