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三河古鎮的古樸清凈、城市道路的通達順暢、百姓生活的幸福充實、工業園區的穩定運行,這一個個鮮活的場景構成了全國百強縣——肥西縣如今的面貌。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肥西積極應對挑戰,綜合實力穩步攀升:連續八年入選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全國百強,2017 年位列第64 位。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肥西縣堅持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向著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縣域主要發展指標晉升全國五十強的目標邁進!
三河晨曲。
上派鎮古埂公園。
拼經濟:
全國百強縣領跑縣域經濟
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一直以來,肥西縣堅持穩中求進,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組數據:連續八年進入“全國百強縣”榜單,2017 年位列64 位,較上一年提升6個位次,實力不容小覷。工業強則縣域興,肥西縣能夠在全省率先躋身全國百強行列,并不斷爭先進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工業強縣的核心戰略不動搖。
近年來,肥西縣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凈增規上工業企業31 家、總數達461 家,實現產值1490億元。2014 年10 月10 日投產的TCL家電(合肥)產業園位于桃花工業園區,是TCL家電集團在廣東以外區域建立的首個產業總部,以TCL家電為代表,桃花工業園共引進各類項目290 多家,其中工業項目260 家,協議總投資近210 億元,在助力肥西工業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桃花工業園初步形成集汽車、家電、機械裝備、新型材料及生物醫藥等行業為一體的外向型經濟區域。去年,桃花工業園獲批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更為工業發展增添助力。
在可預見的未來,肥西縣將堅持工業強縣核心發展戰略不動搖,著力優化存量,不斷擴大增量,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以工業的大發展促進三次產業的大融合,持續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礎。確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縣域主要發展指標早日晉升全國五十強。
強旅游:
特色小鎮建設帶動旅游產業
從合肥市區驅車向南40 余公里,便來到肥西縣三河鎮。作為合肥周邊唯一的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每逢節假日總會吸引很多游客前來休閑。
近年來,肥西縣扎實推進鎮村建設,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整治“三大革命”,2017 年,三河古鎮獲批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實現了合肥市在全國特色小鎮申報方面零的突破。在全國中小城市2017 年度科學發展評價中,肥西更是位列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60位。
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肥西縣將城鄉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建設等向鄉村延伸,不僅是三河古鎮,豐樂鎮、上派鎮等一批特色小鎮也正在顯露頭角。以三河古鎮為代表,到2021年,我省計劃培育和規劃建設80 個左右省級特色小鎮,重點打造一批特色小鎮樣板,形成示范效應。
如今,特色小鎮無疑是肥西縣帶動旅游產業的主力軍,除了三河鎮繼續堅持以旅游業為引領,完善機制、豐富業態、提升品位之外,上派鎮、桃花鎮、花崗鎮、紫蓬鎮也緊扣合肥主城區的發展定位,落實合肥市“四規合一”暨城市空間規劃,在留足生態空間、促進集約發展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水平。
不久的將來,肥西縣將通過不斷豐富提升三河古鎮、官亭林海、銘傳故里等重點景區旅游業態,加快祥源花世界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推進紫蓬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小井莊國家4A 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從而帶動全縣旅游綜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助扶貧:
九大扶貧工程助力脫貧攻堅
從生活不能自理,到簡單地做些農活,肥西縣柿樹崗鄉李塘村村民王世云切身體會到健康脫貧帶來的好處:患有髖骨關節病王世云因治療花費13 萬余元,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商業補充保險、民政救助報銷后,個人僅付0.01 元。在肥西,得益于健康扶貧政策,越來越多的居民像王世云一樣,不再因病致貧。
肥西縣有重點貧困村13 個,貧困人口8435 戶,1.79 萬人。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肥西縣實施健康脫貧工程、產業脫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工程等九大扶貧工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對于全縣建檔立卡的1.79 萬貧困人口,在一定時期內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繼續給予扶持幫助,對具備條件的農戶培養其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其快速穩定增收,穩定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共同富裕。
今年,肥西將繼續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加大精準幫扶力度,確保已脫貧戶穩定增收、穩定脫貧。
在肥西縣長莊村,因水資源與林地資源豐富,該村將白鵝產業確定為產業扶貧主要方向之一,推行“村集體+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像這樣因村因戶施策,肥西縣推行“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以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同時,通過推進結對幫扶、“千企幫千村”等工作,肥西縣構建起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惠民生:
文化惠民讓群眾共享文化成果
在肥西,老百姓想去書店看書,在小區里就能實現。2017 年8 月19 日,位于肥西縣上派鎮中街水晶城小區內的“ 社區書吧”正式開放,這是合肥市首個縣級公益性共享“社區書吧”,3000 余種、超過萬冊圖書可供老百姓隨時借閱。
而到“十三五”末,肥西縣將在上派鎮統籌建設10 個左右集全民閱讀、推廣活動、文化休閑、閱讀培訓等多元功能于一體的閱讀陣地,統一命名為“悅·派書吧”,為推進“書香肥西”建設提供新的平臺。生活在肥西,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讓老百姓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
為進一步發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肥西縣將推動淮軍圩堡群保護性開發利用,加快劉銘傳紀念館等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項目建設。推進三河鎮“ 非遺”一條街、柿樹崗鄉“ 非遺”之鄉創建,打造肥西“ 非遺”文化品牌。今年,肥西縣還將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 周年、肥西建縣70 周年等系列活動,掘地方文化內涵,多方位培育縣域文化品牌,著力建設文化強縣。
建設文化強縣,發展教育不可或缺。面對入園難的現狀,肥西縣將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規范民辦幼兒園管理,并積極推進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同時,啟動桃花潭小學等7 所學校建設,加快西園小學翡翠分校、桃花工業園小學建設,力爭職教中心投入使用,確保新高中開班招生。加速肥西師范建設、升格步伐。并通過推進全國科普示范縣創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