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年初,合肥市提出了“為民解憂更接地氣,為民辦事更具質感”的承諾,通過公開征集確定了2017 年20 件“為民辦實事”事項。再過幾天2017 年就將劃上句號,年初的承諾兌現幾何?百姓心中最關切的問題落實到位了嗎?各項“實事”辦得怎么樣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對一些重點民生工程進行了探訪和盤點。
少數菜市場還未投入使用
目標任務 全市計劃新建菜市場8 個:瑤海區新建大興新居農加超,廬陽區新建雙崗、榮城南苑菜市場,蜀山區新建盛世名城、華邦蜀山里菜市場,包河區新建濱湖竹園、濱湖順園菜市場,新站區新建十里菜市場。
實施情況 寬敞明亮的空間、整潔的環境、清新的空氣……11 月9 日,合肥雙崗附近居民終于迎來全新的雙崗菜市場,陪伴附近居民幾十年的“菜籃子”煥然一新。
近日,記者來到雙崗菜市場,整潔有序的環境令人眼前一亮,蔬菜、肉類、水產、禽蛋、熟食及干貨、水果等10多個經營區域分布著近400 個攤位。據悉,今年5 月廬陽區為了提升城市品質和形象,開始對雙崗菜市場進行高規格、精品化、示范化打造。攤主朱先生告訴記者:“原來老菜市臟亂擁擠,現在寬敞干凈,室內還有空調,冬天賣菜也不冷了。”
按照今年合肥市“為民辦實事”工作方案,全年要新建菜市場8 個,同時還要將菜市場建設列入新建小區控制性規劃,確保新建住宅小區配建與其規模相當的菜市場。合肥市商務局市場體系規劃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說,包括目標任務的8 個菜市場,今年合肥共新建9 個、改擴建4 個菜市場,其中1 個是標準化菜市場,另外12 個均是示范菜市場。“和標準化菜市場相比,示范菜市場對于內部環境的要求更高,比如不能設活禽交易區、必須安裝空調等,環境和品質更好。”
據介紹,部分菜市場還用上了“ 互聯網+”技術,比如濱湖康園菜市場經過改造提升,引進了智能電子秤、購物電子小票,實現微信、支付寶、充值卡、會員卡等多種支付方式,成為“智慧”農貿市場,讓市民購物更方便。
不過,目前還有少數菜市場未投入使用。記者了解到,由于濱湖順園12 月26 日剛剛交房,拆遷安置群眾尚未回遷入住,與其配套的順園睦鄰服務中心將在裝修完成后投入使用,其中包括農貿市場;新站區的十里睦鄰中心菜市場已經建成,但還在辦理交接手續,尚未啟用。
四季花海林間書屋非常別致。
合肥中心圖書館完成設計
目標任務 建設市中心圖書館、城市閱讀空間。
實施情況 今年9 月底,位于合肥蜀山區四季花海的林間書屋開門迎客,這是合肥今年打造的城市閱讀空間中的一個。林間書屋總建筑面積為580.77 平方米,設置了老人閱讀服務大廳、綜合借閱區、閱讀交流區、活動體驗區等功能空間,讀者可享受免費圖書閱讀、活動體驗、閱讀交流等服務。林間書屋內藏書近萬冊,在圖書閱覽和借閱服務上與合肥市圖書館實現業務統一,憑借合肥市圖書館聯盟卡可以實現區域內一卡通。
不僅在公園,在社區、商業街等城市角落,合肥市今年共打造了23個閱讀空間。合肥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首批23 個閱讀空間均是“圖書館+書店”模式,并具備“4+X”功能,即閱讀、活動、展示、休閑4 個標配服務功能,和雙創空間、市民小劇場、四點半學校、便民服務點等特色服務功能。這些閱讀空間分布在社區、校園、景點、商場、園區等,“目前選址建設都已經完成,部分已經陸續開放。還有部分在收尾,這幾天也正在加班加點進行,年底前都將投入使用。”這位負責人說。
除了身邊的城市閱讀空間,合肥還計劃在今年建設一座中心圖書館。記者了解到,合肥市中心圖書館已正式立項,項目選址政務區翡翠路與祁門路交叉口東北角,總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目前中心圖書館方案設計已經完成,預計2018年2月前后上規委會審查,審查通過后才能展開后續建設工作。”合肥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說。
合肥首條市際公交已開通
目標任務 推進城鄉公交協調發展,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
2017 年新建小廟、華南城等主城區外圍的部分城鄉公交樞紐站,開展官亭、長臨河、新橋產業園等公交樞紐建設,新開通官亭至城區、長臨河至黃麓、新橋產業園至小廟的城鄉公交線路。
實施情況 12 月21 日,合肥市開出首條市際公交線路——399路公交從“新橋公交站”發車,途經創業大道、新橋大道、合六路、振興路,抵達“小廟”公交首末站。
為了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巢湖在11 月開通了黃麓至長臨河的公交線路H104 路公交,從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筑學院始發,途經烔中路、黃麓大道、烔長路至長臨河。
為了方便城鄉居民出行,今年合肥還計劃新建幾個公交樞紐站,目前蜀山區小廟鎮公交樞紐站已完成選址,即將展開建設,未來將分別向壽縣空港新城、官亭鎮、合肥市區發送公交車,方便西部城區市民出行。
公共自行車項目已被叫停
目標任務 建設公共自行車服務網點600 個、投放公共自行車2 萬輛。
實施情況 合肥市發改委3 月發布消息稱,同意合肥市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工程立項,其中建設約2300 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停車棚),自行車8 萬輛,2017 年開始建設,2019 年基本完成。項目估算總投資5.5 億元。隨后,合肥城區各地都進行了布點和選址,按照原計劃,9 月份開始施工,10月開始試點投放。
不過,在共享單車市場迅速發展影響下,合肥市召開了專題會議,決定暫停公共自行車項目建設。合肥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年初決定啟動公共自行車建設,希望更好地為市民提供服務,但是半年多后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共享單車發展很快,投放量也非常大,如果再繼續上馬公共自行車項目,同質化程度很高。”于是,合肥市審時度勢,決定暫停公共自行車項目建設。
記者了解到,在暫停公共自行車項目建設后,合肥市把更多精力放到了城市配套慢行系統建設和共享單車的管理上。
城區仍需建設更多停車位
目標任務 市區新開工建設1 萬個以上泊車位,緩解停車難問題。
實施情況 記者從合肥市城鄉建委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區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124.2 萬輛,年均增長率28.1%。合肥市規劃部門目前正組織對全市停車設施進行普查,據初步測算,合肥市公共停車泊位約需12 萬個,現在約有7.5 萬個,缺口約4.5萬個,亟待加快停車設施建設。
記者在合肥望湖中路與廬州大道交口東南角看到,地鐵1 號線望湖城站出口附近,一個可容納40 輛汽車停放的停車場已經建成使用。不過,在老城區的部分路段和居民集中片區,特別是醫院、學校等周圍,公共停車位依然不夠用,亂停亂放和擁堵情況仍較嚴重。
合肥市城鄉建委表示,按照今年公共停車場規劃及建設計劃,通過選址新建、結合軌道交通P+R、精品道路建設、特色街區改造、地塊整體開發配建等方式,推動公共停車場建設。
截至11 月底,全市已完工34 處、3643 個泊位,在建49 處、8458 個泊位,正在抓緊前期工作的有56 處、12646 個泊位。
鼓勵社會公廁向市民開放
目標任務 在新建區域連片小區周邊合理布局公共廁所,統籌安排,方便群眾。各區、開發區分別新建、改建固定式公廁或新增移動式公廁不少于5 座。
新公廁更加干凈美觀。
實施情況 今年7 月開始,到合肥市包公祠游玩的游客可能會發現一處“新景觀”——修葺一新的公廁有著濃郁的徽派建筑風格,而且干凈整潔。
不僅是景點,在濱湖新區的塘西河公園內,三座新公廁已于6 月建成啟用,引來經常來此休閑鍛煉的市民拍手叫好。在瑤海區和平廣場,老公廁翻修一新后,不僅設施得到提升,徽派建筑風格也更加美觀。
記者從合肥市城管部門獲悉,自啟動“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動以來,已新建19 座公廁、對64 座老舊公廁進行改造升級。但是全市公廁數量偏少的現狀還依然存在。為此,今年合肥市城管部門推行公廁設置多元化,重點加強城市公共場所配套公廁的規劃布局與配套建設,增加社會公廁比重與數量。“城管部門主動與機關單位、企業、旅游景區聯系對接,建立‘公廁開放聯盟’,鼓勵各類社會公廁對外開放。”城管部門表示,特別是針對人流量較多的商業區和旅游區,城管部門見縫插針,結合公園、街頭綠地、游園條件適宜地區布置公廁,先后設置了16 座可移動式公廁,以方便市民使用。
此外,為了方便市民找到公廁,11 月5 日起,合肥城管部門通過其官方微信公共號“文明合肥”推出了公廁導航功能,市民可查詢203 座城管部門管理的公廁信息。
每天30萬學生在校吃午餐
目標任務 推進中小學午餐服務工程,實現城區中小學午餐服務率95%,農村中小學午餐服務率50%以上。
城區中小學午餐服務率已達98.6%。
實施情況 在合肥市五十中新區,初二學生許雅玲告訴記者,她從入學開始就在學校食堂吃午飯,飯后還可以去學校提供的休息室休息。該校總務主任邰皓告訴記者,學校食堂從2010年以來一直為師生提供午餐服務,每天就餐人數在300人到400人左右。
在合肥市瑤海區和平路小學,校園午餐同樣受到學生歡迎,每天就餐人數已突破600人。為保障食品安全,今年瑤海區對轄區18所提供午餐服務的中小學食堂開展了3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重點檢查食品主體責任、管理措施、明廚亮灶推進落實情況等。
記者從合肥市教育局基教處了解到,截至9月底,城區中小學午餐服務率達到98.6%,農村中小學午餐服務率達到53.2%。每天在校吃午餐的學生達30萬人,占整體在校學生的30%左右,其中主城區學校的就餐比例較高,達到40%左右。據悉,為了保障校園午餐的食品安全,合肥市中小學食堂都開展了明廚亮灶工程,配餐企業全部要經過食藥監部門專門認證,合肥市教育局每年都會聯合食藥監部門開展多次監督檢查。
午間接診患者達11萬人次
目標任務 市屬醫院建立午間非急診綠色通道,解決午間就診患者的疾病診治需求。
實施情況 昨天,合肥市口腔醫院醫教科科長楊潔告訴記者,為了方便患者就診,該院開設了午間門診,由掛號處工作人員承擔午間導診工作,其中就診量最大的是兒科、正畸科、綜合科等科室。
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設立了午間導醫臺。“值班導醫為中午前來就診的非急診患者提供就診綠色通道服務,包括引導患者在門診掛號,聯系住院值班醫生安排就診,午間各檢驗、影像和心電圖等輔助檢查均可正常進行。”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夏錫青說,對于一些就診人數較多的科室,如婦科、產科、消化科、兒科,門診通常都是延時下班,一般都要延時到下午1:00左右,其間各輔助檢查科室和藥房均延時,以方便午間患者就診。
“ 為方便患者午間就醫需求,自今年3月起,合肥市衛計委組織市屬醫院建立午間非急診綠色通道(午間門診),市口腔醫院、市一院、市濱湖醫院、市二院、市婦幼保健院等,在原有急診門診的基礎上,采取午間門診排班、住院總值班診療等方式,解決群眾午間疾病診療需求。”合肥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合肥市市屬醫院午間接診患者已達11萬人次。根據要求,市屬醫院在門診一樓設立了綜合服務臺,午間安排導醫護士值班,引導患者就醫。
新增預防接種門診已開診
目標任務 增設2個預防接種門診、擴建1個預防接種門診。完善預防接種門診布局,增設、擴建預防接種門點,提升服務能力。
新建預防接種門診讓居民接種更方便。
實施情況 記者從合肥市衛計委了解到,為滿足市民接種需求,今年安排長豐縣在北城區域增設一個預防接種門診,包河區增設一個預防接種門診,經開區對芙蓉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擴建。
據悉,包河區新增的預防接種門診位于望湖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在望湖城的應女士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以前打疫苗比較遠,開車到最近的接種點都要半個小時,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接種,方便多了。
“接種中心是9月1日開診的,其中預防接種門診10月12日開始面向轄區居民開展服務,每周一、二、三、五上午對兒童進行接種,下午面向成人接種。”望湖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說,望湖城社區有3萬多居民,目前已完成預防接種3000多人次。
此外,長豐縣雙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增預防接種門診已于11月正式開診;經開區芙蓉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在進行整體擴建,預防接種門診正常對市民開放。
本組稿件由 陳三虎 熊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吳碧琦/文 王從啟/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