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擦擦汗,本輪高溫最強時段總算熬過去了!回顧過去兩天:15日,共1085個國家氣象站出現35℃以上高溫,比例高達45.7%,有76站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16日,有1076個國家氣象站出現35℃以上高溫,占比44.8%,有102個站點達到40℃以上,酷熱站數之多,同期少見。
再來看看今天下午14時氣溫實況圖,有沒有感覺顏色“清淡”了不少?
今天開始,中東部高溫強度減弱,40℃以上酷熱區域明顯縮減,高溫范圍也會較之前有所縮減。不過20日前,華北中南部、黃淮、江漢及陜西關中、四川盆地、江淮、江南、華南等地還將有35℃以上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尤其四川盆地一帶部分地區最高氣溫仍可達40℃以上,仍具有一定極端性。
真正的“退燒”從21日開始,屆時大范圍高溫將明顯緩解。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歐陽翼介紹,從天氣形勢的變化來看,未來幾天掌控我國西部的大陸高壓將會有所減弱,其與副熱帶高壓之間的聯系也會中斷,500hPa高度場上可以看到588線從連成一體變為“各自為政”,進入下旬后大陸高壓還會進一步減弱,僅有東部沿海的部分地區會繼續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
↑上圖為18日形勢場示意圖,他倆總算“分手”了,高溫總算能減弱了……
擊退這場大范圍酷暑高溫的,除了高壓環流本身的變化,還有“冷空氣+臺風”這對經典配置的助力。
常年來看,對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及長江中下游等地的不少地方而言,7月正是一年中高溫日數最多的月份。此時副熱帶高壓北抬,并強勢維持在長江中下游至黃淮一帶,并時常與大陸高壓一起共同制造大范圍高溫天氣。
降水多在副高邊緣的水汽通道上,因此對副高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地區而言,一個強度不強、又能降雨緩旱,并帶來清涼的臺風,就算是解暑“良方”了。
而接下來,臺風真的要來了,而且還可能“扎堆”來。
菲律賓以東洋面的熱帶低壓將于未來12小時內加強為第6號臺風“韋帕”,19日早晨移入南海東北部海面,逐漸向廣東西部到海南島東部一帶沿海靠近,強度繼續加強,最強可達臺風級或強臺風級(13~14級,38~42米/秒)。
受到熱帶系統外圍環流影響,明天臺灣東南部沿海就會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廣東沿海也會開始出現中到大雨。后天臺灣強降雨持續,而廣東、廣西、海南等地降雨會有所增強。隨著熱帶系統西行,20日至21日,華南不少地方還將出現暴雨到大暴雨。
在這個臺風登陸前后,東側的太平洋上可能還會新生臺風,根據目前的形勢預報,下一個臺風可能在副高引導下趨向臺灣北部、福建、浙江一帶。時效尚遠,仍有較大變數,請關注臨近預報。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未來的6號臺風除了會導致華南一帶出現強降雨外,其逆時針環流也會助力副熱帶高壓把水汽向北方輸送,再加上北方有高空槽東移,導致北方降雨更多、更強,尤其內蒙古、東北地區以及四川盆地,部分地區降雨強度或同期少見。
中央氣象臺預計,7月18日至22日,西藏東南部、四川盆地、內蒙古中東部、山東、河北北部、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黑龍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其中,四川盆地東南部、內蒙古東部、山東北部、河北北部、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黑龍江西北部等局地有大暴雨。
上述部分地區累計降水量50~100毫米,局地150~300毫米;并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水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過80毫米)、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18日主要影響西北地區東部,19日至20日白天主要影響西南地區、華北和內蒙古,20日夜間至22日白天主要影響東北地區和黃淮東部。
大范圍高溫酷暑模式即將切換成暴雨模式,大家注意關注天氣變化!
(據中國天氣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