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熱播劇《以法之名》在央視收官,引來許多觀眾對于大結局的討論,甚至有不少觀眾批評該劇“爛尾”。對此,7月16日,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了劇中“喬振興”的扮演者——演員是安。他直言,《以法之名》被批“爛尾”“反而是個好事”,“恰恰說明觀眾對于這部劇很有共鳴。但如果全都拍出來,這個尾巴就收不住了?!?/p>
是安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是安”這個名字是真名而非藝名,“喬振興”的第一場戲歷時三個月拍了四遍,“演好人也沒那么好演,做演員一定要與時俱進。”
是安是真名而非藝名,感謝《以法之名》帶來關注
從《活佛濟公》中意氣風發的“狀元郎”“陸邦”,到《以法之名》中堅定正直的檢察官“喬振興”,最近,演員是安又活躍在大眾的視線中,許多人感慨,“帥哥不是退圈了,而是變老了?!钡灿胁簧儆^眾對“是安”這個名字感到陌生。
7月16日,大皖新聞記者對話演員是安。采訪開場,是安告訴記者,“是安”這個名字是真名而非藝名,“‘是’這個姓氏確實比較少見?!?/p>
談及有觀眾評論“帥哥不是退圈了,而是變老了”,是安笑言,“這種說法我完全能接受。我入行快30年了,戲一直在拍,年齡也一直在漲?!笔前舱f,近期《以法之名》的熱播讓自己收獲了許多關注度,“我非常感謝《以法之名》這部劇。因為劇播得好,所以大家對這部劇的喜愛延伸到了對于角色和演員的喜愛?!?/p>
是安《以法之名》劇照。
觀眾的出發點不同,對結局的期待值就不同
隨著近日《以法之名》在央視收官,對于該劇大結局的討論也愈加熱烈。不少觀眾在社交平臺發文,批評大結局“爛尾”。對于《以法之名》被批“爛尾”,是安在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直言,“這反而是個好事?!?/span>
是安說,這恰恰說明觀眾對于這部劇有很高的共鳴度,“但是每個觀眾的出發點不同,對結局的期待值也就不一樣。我理解觀眾們的想法,比如最后那幾個壞人的結局不能就幾行字帶過;喬振興意難平,結局也沒有給太多的畫面。其實觀眾們就是想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span>
是安說,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結尾,“如果在結尾里,把所有好人壞人都用畫面去拍的話,那最后幾集我們就沒有篇幅去拍這個劇情了,這個尾巴就收不住了。”
是安在《以法之名》中飾演“喬振興”。
“喬振興”的第一場戲,歷時三個月拍了四遍
回憶起在《以法之名》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是安說,是‘喬振興’在第一集中的第一場戲,“就是喬振興開頭自己錄獨白的那場戲。這場戲我們是歷時三個月,分成四次,拍了四遍?!?/p>
是安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喬振興的第一場戲最后能呈現在觀眾面前,“是我們經過了四次修整打磨的(效果)。大家在第一集中看到的內容只是這一場戲里面的50%,第一集只是個煙霧彈,后面的劇情中也會穿插這場戲的劇情,到最后30多集的時候才把這場戲完整的內容放了出來。”
“我們差不多是在三個月里去拍了四次同樣的場景。大家真的是精益求精、不厭其煩,也不考慮成本,就一定要把這個開場戲給拍好了。”是安說。
《以法之名》角色“喬振興”。
演好人不能空喊口號,做演員要與時俱進
“堅定、正直、為了理想奮不顧身......”“喬振興”在劇中是個典型的正面角色,但是安卻說,“演好人其實也不是那么好演的。不是說你長了一張好人臉,你去空喊口號:‘我是好人’,觀眾就會憐憫你。”
是安坦言,對于角色的演繹一定要“由內而外”,“要對這個角色產生一種敬意”,“現在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觀眾看的劇很多,類型也很多,不能‘臉譜化’演繹?!笔前舱f,要演出“喬振興”內心的信念感,“喬振興有一個筆記本,本子上寫了一句話:懷正義之心,行正義之事,做正義之人。他是一個心中有理想、眼睛里有光的人,我們要回歸角色本身,從角色本身的特性讓觀眾產生共鳴?!?/p>
談及第一次飾演檢察官的感受,是安感慨,檢察官其實也是普通人,“只是職業屬性不同。我們不是說只塑造一個光輝的職業形象,要演一個有真實感受的人?!?/p>
“演員一定要與時俱進?!笔前哺嬖V大皖新聞記者,自己也一直在學習和進步,“我以前追劇從來不開彈幕,因為我覺得會影響觀感。但現在我看劇都會開彈幕,因為彈幕是與觀眾最直接的互動。”
是安向大皖新聞記者透露,自己在后續的作品中將會演繹反派角色,但也并非一眼就能看出是個壞人,“這次是演‘斯文敗類’的類型。就像我說的‘演員要與時俱進’,壞人也不是僅僅依靠妝造或眼神,請大家拭目以待?!?/p>
演員是安。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魏順順 實習生 翟凱良
編輯 汪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