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6月30日,有網民發帖舉報,河南焦作一男子自稱是考古工作者,卻直播帶貨售賣銅錢箭簇等,疑似販賣出土文物。
涉事男子在回應大皖新聞記者時稱,他是在考古現場工作的技工,所售賣的物品并非真的出土文物。焦作市以及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門均表示,該男子并非他們單位工作人員。
網民舉報“考古人”開直播販賣出土文物
網民舉報:有人直播販賣文物
6月30日晚,有網民發帖稱,河南焦作一男子在社交平臺注冊賬號為“考古人某生”,一直打著“考古人”的旗號在考古現場開啟直播,讓還沒有驗收的工地暴露于網絡,并直播帶貨,售賣銅錢箭簇。
發帖人稱,當他質疑這些“貨”來路不明時,對方回答說,“一部分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大哥給的”,并聲稱其非在編人員,所賣之物不是文物,(質疑者)沒資格管他,不該去挑他一個“為考古發聲者”的刺,隨后將質疑者拉黑。
發帖人表示,涉事男子自稱考古人,行為卻比肩“古董販子”,此舉是在敗壞考古隊伍形象,并質疑對方行為不被允許。
舉報內容還顯示,涉事男子在某社交平臺主頁自稱考古人、專業技師,從事考古十余年,還羅列了河南、陜西、重慶等一串地名,IP地址顯示為河南焦作。評論區也有人詢問這些東西的來源,還有人留言質問:“哪個考古所讓你出來賣文物?打著宣傳考古賣文物,丟我們考古的人?!?/p>
當事人主頁自稱考古人,從事考古十余年
涉事男子回應:是考古工作人員,售賣的并非文物
7月1日,大皖新聞記者看到,在某社交平臺上,“考古人某生”粉絲為3000多,發布的視頻多為考古工作日常,今年5月和6月均有直播記錄。
而在某短視頻平臺,該賬號粉絲達2.7萬,主頁同樣自稱“考古人”,從事考古十余年,發布的視頻也多與考古有關。2024年,該賬號還曾發布視頻稱,有幸在博物館看到自己當年發掘出來的文物。近一年來,該賬號直播頻繁,最近一次直播在6月30日晚。6月26日,該賬號還發布了一段箭簇的視頻,并配文“已售”,有人留言詢問是否還有,其回答:“有?!?/p>
該賬號公開的聯系號碼顯示,其歸屬地為河南焦作。7月1日,大皖新聞記者聯系上了該男子,他回應稱,自己確實是考古工作人員,但因為考古工地不允許直播和拍照,所以他并未在考古工地進行直播和拍照,發的視頻大部分都是來源于網絡,不是現場實拍,雖然每天都直播,但售賣的是銅錢加工成的文創、文玩等,不是出土文物。
當記者詢問其是不是河南焦作的考古工作人員時,該男子并未正面回應。當記者進一步追問其工作單位時,他表示不方便透露,“讓他報警吧,然后讓警察跟我聯系?!痹撃凶尤绱苏f道。
該男子發視頻稱東西已售
考古部門回應:涉事男子并非我單位職工
大皖新聞記者聯系了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如果是焦作市的考古項目,第一時間到場的應該是該研究所,但網民提到的“考古人某生”并非該單位工作人員,其所發布視頻中場地也不在焦作,接下來還要進行調查,“他要是打了焦作考古人的旗號,那確實是不合適?!?/p>
“我們也確定這個人不是我們的。”記者轉而又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求證,工作人員回應稱,“考古人某生”并非他們單位的干部職工,考古工作人員現場開直播帶貨是違規行為,他們單位有嚴格的要求不允許開直播,所以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基本工作紀律。
涉事賬號發布的考古工作日常視頻
當事人再回應:是考古技工,開播是為了宣傳文物保護
7月1日中午,“考古人某生”主動聯系大皖新聞記者。他說,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經聯系了他,他想就網民的舉報內容再次澄清:他姓毋,是焦作人,但并非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也非任何單位在編人員或合同工,而是一名考古現場工作的技工,負責現場的發掘,指導工人干活,全國來回跑,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從業已有十多年??脊叛芯克嘘P負責人還告訴他,他的賬號名容易引人誤解,他將更改名稱。
毋某進一步解釋稱,其售賣的箭簇是從古玩市場進貨,每一枚都有來歷,并非網民提到的出土文物,“咱是干這個的,我不可能知法犯法,觸碰這里的東西。”
毋某稱,考古現場不允許直播和拍照,他是在戶外直播,讓人感覺是在考古,其實并不是真在考古工地直播,發布的視頻大多是搬運網絡視頻和拍攝自己以及其他技工的畫面。開播快兩年,出發點是宣傳文物保護,讓大家對考古有所認識、認知,對于網民發帖舉報他直播販賣文物,他將在直播間進行澄清。
大皖新聞記者 韓喻
編輯 方偉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