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連日來,江蘇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錄取通知書寫錯校名,引發熱議。近年來,這種出現在錄取通知書或畢業證上的低級錯誤屢屢見諸網絡,例如將“報到”寫成“報道”,將“授予”寫成“授子”等等,雖是一字之差,但背后折射出的是學校審核程序的失守與責任意識的淡薄。就錄取通知書而言,更是萬千學子滿懷憧憬的大學“通行證”,也是學校給學生的第一份“見面禮”,既厚重,又神圣,容不得半點差錯。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錄取通知書寫錯校名
高校常被稱作是學術的殿堂、人才的搖籃,而一紙通知書則是“通行證”與“敲門磚”。于學生而言,這是他們漫漫求學路的見證,也是多年苦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憑證,無論現實意義還是象征意義,都頗具含金量,在他們眼中,絕非僅僅是一張印刷品和一份快遞。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通知書更是被視為辛勤付出的回報,同時也寄予厚望。
從學校來說,錄取通知書是“見面禮”,也是自身的“臉面”,既是向學生伸出的橄欖枝,也是向外界展示形象的一扇窗口。近年來,一些高校不斷在錄取通知書上花功夫、費心思,推出立體版以及毛筆手寫版通知書等,其目的不外乎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和對外展示學校特色、底蘊等。而這些錄取通知書上出現的低級錯誤,在讓學生詫異、家長不解、外界批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學校審核環節有缺有漏,相關部門不為不管,敬業精神與學術敬畏何在?都不得不讓人打個問號。這種隨意發出的通知書與學生和家長的翹首以待形成了強烈反差,令人遺憾。
見微知著,學校的一筆一劃、一言一行是學風校風的生動寫照,也是莘莘學子行為的參照,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大學之大,并不在于面積之大、硬件之好,而在于教學能力之強、風氣之淳。希望高校能將一字之“失”轉為一字之“師”,以此為鑒,吸取教訓,用嚴謹嚴格的治學精神和求真較真的辦學態度捍衛學術尊嚴,維護學校形象,不負學生所盼、家長所托、社會所望。
大皖新聞記者 韓喻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