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里,重慶榮昌區政府食堂鹵鵝飄香,敦煌機關食堂杏皮水沁人心脾,東海縣政府的平價套餐供不應求,在黃山市徽州區政府食堂,游客15元就能品嘗徽州刀板香……這場始于數年前的機關大院開放實踐,在2025年“五一”假期形成星火燎原之勢。當政府大院褪去神秘面紗,當機關食堂飄出人間煙火,這場靜悄悄的服務變革正重塑著新時代的政民關系。
政府大院從“門禁森嚴”到“門庭若市”的轉變,折射出執政理念的深刻變革。重慶榮昌區機關食堂每天蒸煮千斤米飯,蘇州將政府廣場變身為臨時停車場,這些細節展現的不只是物理空間的開放,更是服務意識的覺醒。當基層政府把“人民需要什么”置于“管理方便與否”之前,那些橫亙在官民之間的無形藩籬便悄然消解。正如敦煌食堂負責人所言,每份成本定價的套餐背后,都是對“人民公仆”四字的生動詮釋。
這場開放實踐正在重構公共服務的供給模式。傳統旅游旺季,餐飲住宿價格飛漲已成痼疾。而機關食堂以成本價供應地方美食,恰似在市場化洪流中筑起一道民生堤壩。3元一碗的黃涼粉與18元的套餐,不僅平抑了市場價格,更傳遞出政府與民共擔的誠意。這種政府資源與市場機制的互補,開創了公共服務供給的新范式,讓冷冰冰的行政資源轉化為有溫度的社會福利。
開放不是簡單的門戶洞開,而是需要精密設計的系統工程。從菜品供應鏈優化到人流峰值調控,從食品安全保障到文化體驗升級,每個環節都在考驗著治理智慧。正如基層干部在后廚忙碌的身影所示,開放需要熱情,更需要專業。
政府大院開放看似微小,實則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生動注腳。當游客在敦煌食堂品嘗驢肉黃面時,咀嚼的不僅是地方風味,更是執政為民的初心;當市民將車停進政府廣場時,停駐的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對公共權力的信任。這場始于食堂餐桌的服務變革,終將推動整個行政體系向著更開放、更親民的方向演進。未來的政府大院,或許會成為每個城市的“會客廳”,見證著官民互動的全新可能。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