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4 月 5 日,對于湖北荊州的李修學一家而言,仿若黑暗盡頭迎來了黎明曙光,這是 34 年來最為喜悅的一天,失散多年的兒子李明終于踏上了歸家之路。1991 年 1 月 4 日,李修學年僅3歲的兒子李明在荊州市大慶路菜場走失。為了找尋兒子,夫妻倆奔波多地,甚至曾被騙光積蓄。在警方與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一家人終得團聚。
據李明母親劉定蓮回憶,1991年1月4日自己正在湖北省荊沙市(現荊州市)大慶路菜場附近洗膠鞋,年僅3歲的李明在身旁獨自玩耍,等自己洗完鞋起身,僅僅片刻,孩子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李明失蹤后,李修學與劉定蓮開啟了長達 34 年的尋子征程。李修學告訴記者,自己尋親的足跡踏遍國內十余個省份,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
1997 年,命運的殘酷再次給了這對夫妻沉重一擊。李修學在賣菜時,聽隔壁攤販說廣東湛江有個孩子很像李明,滿心歡喜的他,毫不猶豫地跟著攤販踏上了前往廣東的尋親之路。然而,下了火車,抵達湛江后,等待他的卻是一場騙局。“在那里,我并沒有見到李明,再一看包里的三萬塊錢,也不翼而飛了,那可是當時家里的全部積蓄?!?/p>
李修學向記者解釋道,帶這么多錢出門尋子早已成了習慣,因為抵達陌生的城市后不知道自己要在這里住多久才能見到兒子,最久的時候甚至要在當地邊打工邊等待奇跡的出現,為了節省開銷,自己還乞討過,“飯能吃飽就行,吃別人剩下的也沒關系,能省點就省點吧。”
2010年,李修學讓女兒李莎莎在“寶貝回家”登記了尋親信息,此后志愿者們幫助接力尋找?!?023年5月,在湖北志愿者‘逍遙’的協調下,父母在荊州沙市區一派出所完成采血,為后續 DNA 比對留下關鍵依據。”李莎莎講述道。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警方和志愿者發現,生活在河北邯鄲的張偉疑似是李修學苦尋多年的兒子李明。4月1日,經過DNA比對成功,最終確認。
“逍遙”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志愿者團隊了解到當年李明的買家早已離世,李明從小被寄養在養父的弟弟家,“李明叫他們叔叔嬸嬸。叔叔也已經去世了,現在只剩嬸嬸還活著,70多歲了?!?/p>
李莎莎說,“弟弟現在在邯鄲已經成家了,生了一兒一女,約定好了4月5日清明節假期從邯鄲回荊州,我們一家人短暫地團聚一下?!?/p>
相聚時李明告訴家人,自記事起,養父就告訴他是被父母遺棄的孩子,是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但隨著年齡增長,村里人說當初見到他時已是兩三歲的模樣,這讓他對自己的身世產生了懷疑。不過,養父雖已離世,在叔叔嬸嬸家長大的他,也感受到了他們的關愛。
4月8日,李明從荊州回到了邯鄲,李修學回憶這三天的相聚,他覺得看到兒子健健康康地活著,這樁壓在心頭 34 年的心事,總算落了地。但對于買家,心里說不上來的滋味,“既感謝他們沒有傷害孩子,但也恨他們奪走了兒子?!?/p>
李修學說,他不知道是誰拐賣的兒子,而買家(李明養父)也已經去世了,他不想再追究這些事了,“李明和現在嬸嬸感情很好,他平安長大已經很欣慰了?!?/p>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尚雅婷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