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聽不到,為什么我不會說話,我好想聽到你的聲音,木木的聲音一定是全世界最好聽的聲音。”就說這種字幕出現的時候,是不是后背一涼感覺瓊瑤阿姨清明回來看我們了。沒有不敬的意思。機場高潮戲,張藝興上演最后的疼愛是手放開。但這是拿孩子的單純騙取我的眼淚,比電影里撞車騙保還可恥。
所有的煽情,都是從小女孩木木的眼淚率先發難,小孩子一哭,一般人都沒轍,你說跟一個孩子你能計較什么。最后張藝興開始鼓完全不在拍子上的掌,繼而是臉部大特寫,在沉默的世界給女兒帶來多彩的聲音。我印象最深的是張藝興左眼上的疤痕,那不是金剛的勛章,那是愛情的痕跡。而且我著實每月想到,它在豆瓣開分比《陽光照耀青春里》高了0.2分。
我的感覺是,這一個爹和一個媽,確實都他不太合格。自個還都像個孩子一樣。我看著看著就想到《阿郎的故事》了。單親父親,飆車黨,為了孩子開始上演生死時速,我都怕看到最后耳畔會忽然響起“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像那夢里嗚咽中的小河”。因為好巧不巧,張藝興的角色也叫小馬,這小馬不就是發哥在平行宇宙《英雄本色》里的好漢角色嗎!
張藝興的“飛馳人生”非常突然,這都義務教育了,怎么撞車騙保的動機還是攢錢給孩子上學,當然還有打撫養權官司的費用,這里面的設計有點侮辱小馬和觀眾智商。這確實像一個完成擴寫的短劇,拴在小車后面的黃氣球,越吹越大,每一個現實生活中的聽障人士在電影里主動輸出善意,聚為一團火,散為滿天星,可你們電影里聚在一起就是在打麻將擾民以及和轄區民警玩躲貓貓。
除非編劇說,這個處境確實是張藝興放手的原因之一。
毛不易的片尾曲確實還行。
張藝興演了一個聽障人士,流量明星卸下偶像包袱的美談。我不好評價張藝興完成得怎么樣,因為我確實連手語都不懂。其實我對很多流量明星譬如王一博、易烊千璽、李易峰當然包括張藝興印象都挺好,畢竟經常碰面——在手機視頻和電梯廣告里。他們不躺在舒適圈——我倒不是覺得躺在舒適圈不好,但偶像明星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的精神,容易給人好感,有自我實現和社會引導。
只要他的動機不是立人設。
我尤其欣賞張藝興的原因是,他上過《吐槽大會》,一個偶像明星或者流量明星,經得起冒犯,相對于他們吃這碗飯拍戲受點傷而不抱怨,更有意義。贊美太多了,批評太少了,呵護太多了,挫折太少了,粉絲太多了,牛肉太少了,長得好看有才華,都是老天爺賞飯吃當然沒有問題。很多粉絲應該背誦《不說話的愛》里張藝興的比劃的臺詞:
我不應該把她留在我的身邊做我的耳朵,我太自私了。
最后我就冒犯張藝興幾句。其實演的還行,尤其勇氣可嘉。但是這個事情也要比較。《健聽女孩》拿到了那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當然它也拿到了最佳改編劇本,《不說話的愛》主題都寫在片名里了,確實敘事老舊了一些,編劇和導演,給張藝興的空間不大,充滿陽光的聲音需要從流淌的故事中折射出愛,這個年代不興硬煽情了;另一個直接的對比就是絕對的高潮戲對比,友好地說,最后張藝興被吳慷仁附體了,但是張藝興哭得不立體,我們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到,《富都青年》讓吳慷仁鎖定了金馬影帝,最重的砝碼就是情感充沛、層次豐富的無聲悲情高潮戲。
張藝興還有進步空間。眼么前,絕對是流量明星里的演技派了。(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