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回看一檔脫口秀節目,演員小羅吐槽現在什么新產品都出Pro版,“看到一款冰箱也有Pro版,帶了一個專門裝水果的抽屜,這也太Pro了,沒有你這個抽屜,我水果都不知道放哪了!”
我媽在旁邊問,“什么是Pro?”
“大,大而無當。”
“噢,和你的體型一樣。”
……
“胖友”們的煩惱(AI制圖)
我覺得今年春天對有些“Pro”的人特別不友好。
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居然在記者會上用了7分鐘談減肥問題,“體重管理”隨即成為民生熱詞。一查資料,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就發布了《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還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看著精確到小數點后面的數據,突然覺得“吃或不吃”“動或不動”,已不是個人行為,這肩負著建設“健康中國”的重任啊!
之所以國家要出手監督大伙兒減肥,確實也是在為國民健康負責任。醫學上已證明,超重與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許多慢性病的關鍵誘因。體重超標,不僅會增加骨骼負擔,還會引發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心肺功能不全、嗜睡、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更糟糕的是,肥胖還會引發很多心理問題,比如自卑、抑郁等負面情緒。所以心情不好別再說“吃點好吃的”了,說不定,越吃心情會越差……
其實在國家“動手”前,我一直覺得胖或瘦只是外形問題,而且中國人審美觀忽胖忽瘦,不一定我不美,可能只是沒趕上“以胖為美”的時代。
唐朝詩人杜牧有一首詩《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里面就有兩個以瘦為美的典故——一個是楚王好細腰,另一個則是漢成帝的寵妃趙飛燕。楚王早已遭到歷史的批判,因為他的個人審美,“宮中多餓死”;而趙飛燕之所以身輕如燕,怕是那時大伙都吃不飽吧……
但如果我生活在唐朝,那就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因為唐朝啥都是Por版的。國花牡丹,胖!《五牛圖》里的黃牛,胖!《虢國夫人游春圖》里的馬和人,都胖!唐朝的審美也并不是開國就喜歡胖的,而是隨著經濟的繁榮越來越胖、越胖越美。我猜測,那是因為經濟繁榮了,心態也跟著寬容起來,怎么樣都行!
可惜我并不會穿越回唐朝,而隨著現代醫療水平越來越發達,體重過大,會拉響健康警報。據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2024年度健康管理中心體檢數據,約有22%的受檢者存在超重問題。因此,該院整合資源,組建了由健康管理中心、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老年醫學科、內分泌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的診療團隊,為超重、肥胖人群尤其是伴有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綜合性體重管理服務。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臨床營養科,也不乏很多“大體重”肥胖患者。該科副主任醫師張寶介紹,醫學減重需要多學科共同協作,他們會針對病人的不同合并癥,聯合像分泌科、消化科、心內科、骨科等相關專科來共同制定方案。有些病友經過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干預后效果仍不好,可能還需采取減重代謝的手術,“比如切胃手術”。
近年來,中醫院的代謝科也成了熱門科室,很多人沖著“綠色減肥”去診療。艾灸減肥法、穴位埋線減肥法、耳穴埋豆療法、中醫藥減肥茶等,據說效果也都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成年人近三成為腹型肥胖,也就是體脂分布更趨向于腹腔內積聚,這是一種危害性更大的肥胖類型,易引發代謝紊亂及心腦血管疾病,還可能引發肝硬化、性功能萎縮等。所以,越來越多“胖友”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肥胖的本質是身體能量代謝平衡失調,可能是因為遺傳、體質,也有可能是環境、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導致。如果到了需要醫學減重的程度,其復雜性已遠超單一學科范疇,還是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更靠譜。
最讓“胖友”心碎的是,減肥真的太貴了!
比如,中醫穴位埋線減肥,以8-10次為一個療程,先摸摸錢包吧!而制定個性化減肥方案,不僅要檢查各種身體指標和代謝率,甚至還要做心理測評……
這讓我明白,減肥不是輕易就能下定決心的。
真打算去減肥了,我才真懂得一件事——肥胖果然是個“富貴病”啊!
說千說萬,甭說了,“胖友”們,國家出手了,接招吧!
(安徽時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