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道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近日在《南華早報》網站刊發文章說,在“搞定”一場人為危機的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最終會制造一場經濟危機。文章摘要如下:
2016年,特朗普在接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宣稱:“我一個人就能搞定。”那么到底搞定什么?借用克林頓1992年競選總統時流行的一句話:“關鍵是經濟呀,笨蛋?!?/p>
去年,特朗普的競選活動再次提到美國經濟處于“危機”和“災難”中。他在第二個總統任期開始時鄭重承諾將帶來“美國的黃金時代”。然而特朗普對美國經濟的悲觀診斷并沒有現實依據,至少目前還沒有。美國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的總和)幾乎不能說明美國經濟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1月份的痛苦指數為7.0%,大幅低于2022年年中12.7%的峰值,比戰后9.2%的平均水平低了超過兩個百分點。
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其簽署的行政令。特朗普當日簽署一系列行政令。新華社記者吳曉凌攝
競選言論是一回事,落到行動上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如果其核心前提是錯誤的。風險在于,特朗普2.0的最初政策狂熱(在他回歸白宮的第一個月發布了大約73條行政命令)可能引發危機。
關稅帶來的通脹影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方面,我發現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計劃比有針對性的雙邊關稅上調更令人擔憂。這個新計劃反映了特朗普的信念,即世界其他國家必須遵守美國的“模式”,以及他意圖揮舞關稅大棒實現這一目標。這不僅適用于跨境貿易,也適用于產業政策、增值稅和數字服務稅、貨幣操縱和任何其他所謂的外國市場阻礙準入的結構性障礙。
2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記者會。特朗普當日簽署備忘錄,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個外國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特朗普的計劃不僅與已經成熟的供應鏈效率格格不入,也違背了美國在1934年頒布《互惠貿易協定法》后實施的多輪對等關稅削減措施。
特朗普團隊不承認這些行動可能造成通脹,聲稱2018-2019年的關稅沒對通脹產生影響。這是一個錯誤的比較:對等關稅針對的是美國所有的主要貿易伙伴,而不是像當年那樣只針對部分國家。
此外,對等關稅的提出正值核心通脹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3.3%之際,這遠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相比之下,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平均核心通脹率接近美聯儲的目標。
令特朗普非常不滿的是,面對加征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以應對通脹為重的美聯儲可能會對削減政策利率持謹慎態度。不僅僅是雞蛋,美國人似乎將迎來一段持久的高物價時期。
另一個擔憂是,特朗普的政策將打破金融市場根深蒂固的盲目樂觀心態。美國股市飆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人工智能的投機熱潮。尤其是美股七巨頭(科技巨頭“字母表”公司、亞馬遜、蘋果、元宇宙、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的股價漲勢驚人。雖然人工智能可能代表著一項革命性的技術突破,但行業投機泡沫破裂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不斷擴大的經常賬戶赤字和國內儲蓄不足情況比2020年年中嚴重得多;在最近利率正?;?,利率的上行空間有限;人工智能推動的股市泡沫若最終破裂,可能導致破壞效應向其他資產傳遞。
此外,隨著“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不斷推進,長期以來與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緊密相關的關鍵軟實力屬性正在逐漸削弱。
MAGA運動希望,特朗普這位擅長交易的聰明人最終獲勝,通過強硬立場和脅迫外國對手贏得重大讓步。在這個充滿泡沫的時期,這可能不是最明智的賭注。最終,美國很可能會遭遇真正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到那時,“痛苦指數”將最終名副其實。(綜合參考消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