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繞,漳水穿行。千百年來,這里的人們把不疾不徐的日子過成了詩。
徽墨酥的幽香在街巷流淌,“進三退一”的生意密碼跳進舞步,青山粉黛是生活的日常,木雕楹聯是處世的哲學。這里有墻退三尺的豁達、臘八豆腐的醇厚,這里是群山腳下延續千年的畫卷,這里是四方旅人心之向往的家園。這,就是安徽黟(yī)縣。
與黑有緣的營城之地
黑多為黟,黟縣的名字與黑有著不解之緣,當地的黑芝麻做成的黑色糕點徽墨酥,黑色的大米、茶葉,還有那灰黑色的瓦面和石板路,黟縣人似乎對黑色情有獨鐘,而緣分的根源則來自一座中國人家喻戶曉的高山。
黃山,古稱黟山,位于江西、浙江、安徽三省交界處,因峰巖青黑得名“黟”字,而位于黟山南面的這座小城,則被命名為黟縣。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推行郡縣制,黟縣是天下一統后的第一批建制縣。
黟縣古城坐落在漳河岸邊,閉而不塞、隔而不絕,大山的保護與河水的滋養自然是最佳的營城之地。
每位來到古城的游客都會看到城中一條長約2500米、寬約2米的水渠?;鼻鳛槿藗兩顑溆盟囊徊糠?,已經延續了1500年。
槐渠建成,灌溉了周邊千余畝良田,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百姓在水渠邊定居,他們在槐渠兩側建起數十條街巷,黟縣古城也以槐渠為中軸線,被劃分為東西兩片區域。
高墻窄巷和“退一步墻”
“一步進房,兩步上床,三步撞墻”,這句略顯自嘲的俗語,是黟縣民居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歷史上,每當中原地區發生戰亂,大量百姓就會被迫南遷,能夠自給自足的黟縣往往成為人們理想的落腳之地。
為容納更多的族人居住,黟縣古人只能在不多的生活空間里下足功夫。他們向上拓展,將民居修建成二層甚至三層,民居最高處可達12米。他們向外擠壓,形成窄巷。
街巷最窄處僅有40厘米。高墻窄巷成了黟縣亮眼的建筑風格,卻也壓縮了人們的公共空間。在古城狹小的街巷中,為方便鄰里通行,黟縣人會主動犧牲自己的一部分住宅空間,將房屋墻體向內退三尺,換來一塊較大的空地,供行人車輛在此交錯,這便是當地人所說的“退一步墻”。
“退”是祖輩傳承下來的智慧,也是保持鄰里和睦的秘訣。
臘八豆腐“甜甜圈”
黟縣土地資源有限,人口日益增長之下,外出經商成了人們最好的選擇。
每年農忙之后,黟縣人就會開始制作一種形如甜甜圈的美食。將已經煮好的豆花放入袋中反復拍打,使其表面平整,再壓制6個小時。
在模具的擠壓下,原本一坨坨圓形的豆腐變成了甜甜圈的可愛模樣。這時把它們取出,抹鹽調味,最后放入烘箱烘制三天三夜。烘制后的豆腐幾無水分,既保存了營養,又耐儲存。
人們通常在每年農歷臘月初八制作這道美食,于是就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臘八豆腐。
黟縣雖然群山環繞,但水系四通八達。向西可以借道閶江水系抵達江西一帶,向北依托青弋江水系能夠便捷地到達長江,去往江蘇等地,向東可以通過新安江水系來到浙江。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黟縣徽商把自己的足跡遍布到了周邊各省乃至全國各地。
臘八做豆腐,十五出家門。在過去的數百年里,每年正月十五過后,黟縣的先民們就會帶上這份家鄉的味道外出經商,餐桌上最受歡迎的臘八豆腐伴隨了無數遠行的商人。
3000副楹聯傳遞處世哲學
今天,黟縣還保留著3500多幢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筑,它們曾經是徽商財富的象征。黟縣徽商把自己人生過往的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都藏在了全縣近3000副簡樸的木質楹聯里。黟縣的西遞村中,就保留了一副罕見的“錯字聯”。
“快樂每從辛苦得”的“快”字,彎折少了一點,辛苦的“辛”字又多了一橫,是告訴人們想要事業成功,享受的快樂就要少一點,付出的辛苦就要多一點。“便宜多自吃虧來”的“多”字少了一點,而吃虧的“虧”字多了一點,是要告訴人們貪圖的便宜少一點,甘愿吃虧多一點,這樣大家都愿意跟你交朋友。
暗藏在楹聯中的處世之道,是黟縣古人對所處生存環境的觀察,對未來發展的思考,這是中國人獨有的言傳身教,無聲卻撼人心。
600年前的水利工程造就傳世美景
古人認為花開則落、月滿則虧,于是黟縣宏村的先民將一片人工池塘設計成半月形,以此啟示后人積極進取。很多初來宏村的人并不知道,月沼之美,不僅源于其蘊含著中國古人的哲學思想,實際上它也是600年前黟縣宏村水利工程的關鍵組成部分。
黟縣宏村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600年前,為滿足村民的消防和用水需求,宏村古人利用當地北高南低的地勢落差,將山間溪水引入村中,并開創性地在村中開鑿水圳,讓水流從所有的主要街巷中穿過。
宏村中的水圳被分為大水圳、小水圳。大水圳全長716米,向西、向東各拐了一個大彎,全線還拐了數十個小彎,使大部分住戶離水源的直線距離在60米以內。
小水圳全長552米,往東流入月沼,月沼將部分流水蓄積在池中,發揮防洪滅火、生活蓄水等多重功能,多余水流繼續流往東南方向,方便村東的人們用水。最終,大小水圳水流一起流向人工開鑿的南湖,灌溉村外農田。
如此復雜龐大的水利工程,宏村先民歷時200余年才最終完成。今天,這份來自祖先的饋贈,依然滋養著宏村人。
觀一城文脈,知古今春秋。2月26日,央視綜合頻道(CCTV-1)18:20檔《文脈春秋》,邀您一起走進閉而不塞、隔而不絕的水墨徽州—安徽黟縣。(央視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