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鄭州的孫先生因腦中有寄生蟲做了開顱手術。孫先生在個人社交平臺賬號上表示,自己平時主要就是嘔吐,身體一弱就嘔吐,連喝水都吐,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一直以為是高血壓的原因。
年前,孫先生又因嘔吐住院,做了磁共振后發現可能有寄生蟲,經過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認是曼氏迭宮絳(tāo)蟲。
孫先生表示,自己此前有吃牛蛙火鍋的經歷,當時吃完后與現在癥狀一樣,嘔吐不止,但并沒有做頭部的磁共振,按照胃反流治療后就出院了。
孫先生于2月9日在鄭大一附院做了開顱手術,目前轉診普通病房,正在配合醫院做口服驅蟲藥的殘留消殺。“嘔吐癥狀改善,也能吃進去飯了。”他說。
評論區不少網友對孫先生的經歷表示驚訝,“從來不知道腦子里還能長寄生蟲”“三年前我在菜市場買牛蛙放倒了全家人,全部都寄生蟲感染”“喜歡吃蛙的,一定要煮到肉脫落了再吃,保險點”……
九派新聞查詢發現,曼氏裂頭蚴(yòu)病,是由曼氏迭宮絳蟲的幼蟲——曼氏裂頭蚴寄生于蛇體內所引起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曼氏裂頭蚴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和致病性,能侵入人、蛙、蛇、豬等多種動物體內引發嚴重的寄生蟲病。據《經濟動物學報》,截至2023年,全球已記錄人感染裂頭蚴的病例高達1400例,其中多數病例來自中國。
據《浙江醫學》,2021年9月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收治肝臟合并肺臟曼氏裂頭蚴病1例患者,其因“右側胸腹部疼痛伴間斷發熱6天”到醫院急診。患者既往有多次生食石蛙心臟史,末次食用時間為2021年6至7月。患者住院9天,體溫在37到39℃徘徊,10月4日將患者血清送至杭州金域醫學進行寄生蟲抗體檢測,隨后檢測出曼氏裂頭蚴抗體陽性。
據湖南醫藥學院總醫院感染病中心,2024年9月份,楊女士前來就診,6年前她的左大腿內側長出一個硬幣大小的包塊,有些瘙癢但不痛,對日常生活未造成困擾,當時未在意。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包塊竟然“行走”起來,漸漸向大腿根部移動。楊女士長期從事賣豬肉的工作,有徒手接觸生肉的行為,楊女士最終被確診為皮下裂頭蚴病。
相關論文研究發現,曼氏迭宮絳蟲成蟲主要寄生于犬、貓科動物體內,偶然寄生于人小腸中,其幼蟲(裂頭蚴)可寄生于人體,引起曼氏裂頭蚴病。裂頭蚴最常見的寄生部位是皮下、眼部、口腔頜面部、中樞神經系統等部位,寄生于內臟較少見。
裂頭蚴病臨床表現沒有特征性,容易誤診,臨床首診誤診率高達57.7%。手術中或者組織活檢發現蟲體是最直接的診斷依據。在治療方面,手術去除裂頭蚴是最有效的方法,裂頭蚴須完整去除,因為剩余的頭節會導致疾病復發。
裂頭蚴病的預防包括以下方面: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不飲用生水或被裂頭蚴污染的水是預防裂頭蚴病的關鍵。此外還應避免使用生蛙皮和蛙肉外敷皮膚病和眼病,防止寄生蟲通過皮膚創面或黏膜進入體內。切生肉和熟肉的刀和砧板要分開。如果養寵物,要及時給寵物驅蟲。注意衛生,經常洗手,適當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相關部門加強動物檢疫監管、牲畜屠宰管理和肉類檢驗,做好病畜的無害化處理。
(據九派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