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美國方面已明確表示俄烏沖突相關談判“歐洲沒份上談判桌”。而“焦慮”的歐洲在巴黎舉行八國領導人緊急會議,商討地區安全、特別是烏克蘭問題。
歐盟委員會2月17日宣布,由于歐盟高層領導人沒有被邀請參加美國與俄羅斯2月18日在沙特舉行的高級別會晤,因此歐盟委員會將于下周訪問烏克蘭,以“展現歐洲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團結”。
當地時間2月17日,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在巴黎會晤,商討地區安全局勢。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愛麗舍宮迎接德國總理朔爾茨。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歐洲八國領導人舉行緊急會議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提議下,歐洲多國領導人當地時間17日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緊急會議,商討烏克蘭局勢和歐洲集體安全等議題。
當天出席會議的包括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波蘭等國領導人,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北約秘書長呂特。會議持續約3個小時。馮德萊恩會后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和平應該在尊重烏克蘭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并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歐洲應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同時歐洲防務須得到加強。
歐洲是否會向烏克蘭派遣部隊是本次會議前輿論關注的熱點之一。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會后表示,歐洲應繼續支持烏克蘭,但現在討論向烏克蘭派遣部隊為時過早。朔爾茨強調,歐洲與美國在安全合作方面不會產生裂痕,北約始終是歐美共同行動的基礎。
據法國媒體報道,當天會議最大分歧在于是否在維和框架下向烏克蘭派遣部隊。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國已做好準備,在必要時派遣地面部隊。德國和西班牙持反對態度。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階段討論這個問題“為時過早”,他不希望“對烏克蘭實施強制性和平”。
此外,沒有參加此次巴黎緊急會議的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和外交大臣斯蒂納加德17日也表示,瑞典不排除“在必要時”向烏克蘭派遣部隊。
與此同時,歐洲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開支問題也備受國際關注,此前美國方面表示,北約成員國需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使其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波蘭總理圖斯克17日會后稱,雖然本次會議沒有產生任何有約束力的決定,但所有與會者在關鍵問題上都有著相似的看法。目前歐洲與美國的關系處于新階段,提高歐洲國防能力和國防開支的時機已經到來。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則表示,本次會議是歐洲領導人磋商的論壇,烏克蘭的和平與歐洲的安全息息相關,西班牙致力于使其國防開支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
當地時間2月17日,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在巴黎會晤,商討地區安全局勢。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愛麗舍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面。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歐洲為何因美單方面推動談判而焦慮?
在日前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命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問題特使凱洛格的有關表態引發廣泛爭議。他說,“美國斡旋下的俄烏談判將不會讓歐洲國家參與”。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分析說,當前,特朗普政府在俄烏沖突問題上的訴求非常明確,就是需要一個“快速停火”方案,這與歐洲方面的訴求存在“明顯差異”。
第一,現在的美國政府,在對烏克蘭危機的政策主張、看待美俄關系、看待歐俄關系等問題上,都和目前歐洲多數國家的主流派或政府有非常大的分歧。
直到現在為止,歐洲多數國家對烏克蘭危機的立場還是把重點放在支持烏克蘭,同時對俄羅斯施加壓力,實現所謂的以實力求和平。但現在美國的立場是不考慮沖突的性質,也不考慮今后的歐洲安全格局和歐洲的利益,美國要的是一個“快速停火”方案。
第二,美歐內部的政治分歧越來越大。美國政府和歐洲內部的一些非主流的政黨相互呼應。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政策的變化和調整有很強烈的政治背景。
第三,對美國來說,就像此前美國高官所公開表示的那樣,歐洲的安全不再是美國重要的戰略關注,這顯然和歐洲把自身的安全利益放在首位的考慮有非常大的矛盾。
近日,歐盟方面以及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英國、西班牙等多國外長發表聲明,強調美國“解決烏克蘭危機不能繞過歐洲”。
崔洪建認為,歐洲希望和烏克蘭形成密切合作,和美國以及俄羅斯形成一個所謂的三方博弈的格局。而如果歐洲不能坐上談判桌,很可能會連帶犧牲掉歐洲的安全利益。
崔洪建進一步分析指出,歐洲各國未來在解決烏克蘭危機以及處理歐美關系上,會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應對美國的做法。
在緊急峰會上,歐洲方面必須明確一個立場,是否繼續和美國討價還價,爭取以一個獨立的身份坐上談判桌,而不是被美國所代表。在未來的俄烏停火和歐美關系問題上,歐洲還是要統一內部共識。
此外,在歐美關系變化的方方面面,不僅是安全問題,也包括經貿問題、征稅問題,以及格陵蘭島問題等,歐洲都要做出連貫的、清晰的表態。只有這樣,短期內歐洲才不至于進一步被美國政策的變化所分化和裹挾。(中新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