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哈爾濱工業大學微信公眾號消息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特種加工專家、我國電火花加工事業的主要開創者,哈爾濱工業大學老一代“八百壯士”杰出代表、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劉晉春同志,因病于2025年1月10日10時50分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7歲。
劉晉春教授一生致力于特種加工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我國特種加工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國內首次開設《特種加工》課程,編寫出我國第一本《特種加工》教材,先后主編出版特種加工相關教材和手冊等20余部。劉晉春教授治學嚴謹,學術造詣深厚,一生致力于特種加工研究領域的科技創新,在電火花加工工藝、技術和裝備等方面取得多項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發表論文200余篇,獲國防科工委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項、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等多項,1989年獲航空航天部優秀教師稱號,1991年獲航天部“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劉晉春教授為我國的特種加工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培養出博士研究生25名、碩士研究生35名,還是踐行開門辦學、校企合作指導本科畢業設計的先行者。2017年榮獲哈爾濱工業大學“優秀教工李昌獎”。
劉晉春教授的逝世是我國特種加工界和學校的重大損失。劉晉春教授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品格和精神永存,將永遠激勵和鞭策后人!今天,讓我們一起追憶緬懷哈工大“八百壯士”劉晉春教授。
勇攀高峰、敢為人先
“作為我為之拼搏并為之奉獻終生的電加工和特種加工行業,我見證著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總是有種自豪感。”劉晉春說。
所謂電加工和特種加工是指傳統、常規切削、磨削加工以外的一些先進加工技術,可以不用機械能、不靠切削力,“以柔克剛”地加工各種難加工材料、復雜表面和特殊零件,對發展現代先進制造工業和國防工業有很大的理論和實用價值。在當時,國內的電加工和特種加工事業接近于“零基礎”,連相關專業與教材都沒有,國內外第一本教材還是劉晉春于1963年出版的《特種加工》。
劉晉春,1928年生于江蘇無錫,1952年從同濟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哈工大機械制造工藝專業研究生班進行在職學習,并在1955年留校任教。1960年,劉晉春被派往國外進修學習電加工和特種加工新工藝和新技術。回國后,閑不住的劉晉春把在進修期間學到的電加工和特種加工新技術編寫成教材,并創新性地開設了《特種加工》課程。他編寫出我國第一本《特種加工》教材,先后7次再版,已成為該領域經典教材。
作為我國電加工和特種加工業界元老,劉晉春聚焦機械制造工藝、精密加工、特種加工及自動化技術方向,潛心鉆研、埋頭苦干、精益求精,發表論文200余篇,獲國防科工委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項、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等多項,先后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1989年獲航空航天部優秀教師稱號,1991年獲評航天部“有突出貢獻專家”,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被收入美國ABI和英國劍橋傳記中心“世界名人錄”。
甘為人梯、獎掖后學
劉晉春的學生白基成、郭永豐等人說:“從學生到同事,我們超越了師生關系,已經情同父子。” 他的同事楊曉冬等人說:“劉老師甘為人梯,從不計較個人名利,樂于幫助別人,大家對他交口稱贊。”
學生培養上,劉晉春既嚴格要求,又熱情關懷,無微不至地給予幫助。“只要教師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既講究方式又注意方法地在工作中幫助和培養他們,學生們就會更尊師重教。”劉晉春說。他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論文總要一字一字修改,包括標點符號也要仔細斟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劉晉春的事業心時刻激勵著他的學生們對科研精益求精。
發表文章署名時,他總是將年輕人放在第一名,而把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后。但從課題的立題、論證,到確定方案、安排工作計劃、解決關鍵難題,處處又都是他在起著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當有課題需要報獎時,因為人數限制,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名字去掉,而讓年輕人上,這就是劉晉春。他為教育事業傾注了畢生精力,為我國的特種加工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培養出了25名博士研究生和35名碩士研究生,還是踐行開門辦學、校企合作指導本科畢業設計的先行者。
樂教愛生、甘于奉獻
即使90歲高齡,已經退休的劉晉春依然退而未全休,沒事就在辦公室做點事情。他說:“現在眼不花、耳不聾、思維敏捷,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熱愛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2015至2017年,他連續3年和課題組教師一起,從事電火花和特種加工自制教學實驗設備的研制生產工作,并從退休工資中墊支和承擔了4萬余元自制設備的元器部件購置和制作費用,開發研制出一套便攜式單軸和三軸數控多功能電火花加工機床,被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并榮獲全國高校自制教學實驗設備一等獎。
劉晉春想的不是自己辛苦與否,而是能否讓學生受益。他“活到老、學到老”的勁頭令人印象深刻。自學“網上購物”的劉晉春通過無數次交涉訂制了一種加工設備,專門打上“HIT”標志,既美觀又實用。他組織制定了《特種加工術語》等4部國家標準,主編的《特種加工實驗教程》作為“特種加工”國家級規劃教材配套用書。在第16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上,他發表教學論文并獲評優秀論文。
“回首過去,我一生無悔;展望未來,我愿為特種加工事業發揮余熱,為偉大祖國的中國夢添磚加瓦。”劉晉春將一生心血奉獻給特種加工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把對國家的深厚感情融入其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