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今年39歲的李剛是安徽寧國人,是一位開了20年理發店的理發師。今年2月17日,正月初八那一天,李剛騎著兒子的自行車,裝載著重重的行李,從家鄉寧國出發,開始了自己的騎行治愈之旅。
經過200多天的努力,到達第一站目的地西藏拉薩后,李剛并未返程,而是繼續前行。他分享的旅程視頻在社交平臺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明年他還想看看更多的大好河山。
年近不惑,離家尋求治愈
“我正在把帳篷和睡袋曬一曬,今天暫時在這里休整,等后面一位騎友。”12月5日中午,大皖新聞聯系到李剛時,他已經到達了新疆和田地區的大紅柳灘,電話那一頭呼呼的風聲里包裹著他開心的話語。他當天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布的視頻里說,這是他騎自行車旅行的第292天。
年近不惑,離開妻兒父母,李剛說自己并不是一時沖動。
“我19歲就開了理發店,40歲了,幾乎從來不出門旅游。”李剛告訴記者,他不抽煙、不喝酒,也不打牌,生活里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店里。2018年,李剛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狀況,心慌、失眠,“有時候晚上肚子痛,一痛就幾個小時。”李剛說,當時在寧國當地醫院檢查治療多次都沒發現病因,又找到上海、北京等地看診,被告知是焦慮、抑郁等精神方面的問題導致。
李剛的妻子余婷告訴大皖新聞記者,被查出患有抑郁癥后,為了緩解壓力,李剛還特地去學釣魚,但卻并沒有效果,“客人看他不在店里,打電話給他,他就要急著回來給客人剪頭發。”
2019年6月,李剛將開了十幾年的理發店轉讓,回到農村老家休息了7個多月,身體狀況有所好轉。2020年初,他又重開理發店,身體上的不適又再次出現了。心理醫生建議他可以多出去走走、散散心,但忙于生活的他遲遲未能走出去。
2023年,李剛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一些徒步旅行博主的視頻,也萌生外出旅行的想法。家人理解他的痛苦,最終都支持了他的決定。身高170公分、體重不足100斤的李剛,最終沒有選擇徒步,而是決定騎自行車。
“之前花500多塊錢給我兒子買了一輛自行車,他都不怎么騎。”李剛告訴記者,父親擔心他太瘦弱,背著幾十斤的行李徒步身體會受不了,騎行家人要稍稍放心些。在出發前,家人還要求他在自行車上裝上幾十斤的行李,還在寧國當地練了練。
路遇艱險,仍繼續前行
2024年2月17日,正月初八,李剛將準備的帳篷、睡袋、卡斯爐等總重量近百斤的裝備裝上了自行車,從寧國出發,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騎行之旅。當天,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賬號“小剛騎行”上發布了一條視頻,“一人一車,重裝騎行,荒野露營,第一站,西藏拉薩。”
從安徽出發,途經湖北、重慶、四川,到達西藏。對李剛來說,他開啟的是一段陌生又漫長的旅途。
“我平時不怎么運動,出來后前兩個月,晚上在帳篷里躺下的時候,總是身上酸痛得睡不著。”李剛說,大約兩個月后,可能是身體習慣了每天騎行的運動量,不再像之前那樣經常肌肉酸痛。“我以前在家里幾乎每個月都會感冒,但是在外面這幾個月,一次都沒有感冒過。”
橋洞、廢棄的房子、只有院墻的羊圈、公廁旁,甚至水泥涵管,都是李剛騎行途中扎營的地方。在他的短視頻里,他常常把橋洞形容成豪華別墅,因為在寸草不生的無人區,那是少有的能遮風避雨的地方。
由于車上裝載著重達百斤的行李,遇到上坡路,李剛只能推著自行車前行。“推著自行車爬幾個小時的坡很常見,我已經走了大概9000公里的路,可能有3、4000公里都是推著自行車走的。”李剛說。
李剛也遇到過十分危險的時刻。他告訴記者,一次是在湖北長陽縣境內,他騎著自行車從山路上下坡,突然剎車片斷了,山路邊就是懸崖,危急時刻,他將腳伸進了車輪里,連人帶車摔倒在路上,才避免了沖下懸崖。“從那以后,我下坡的時候都會先檢查一下剎車,身上會帶著20個剎車片備用。”李剛告訴記者,這一路走來,他的自行車已經換過了13次輪胎。
免費理發,想傳遞關愛
旅行的路上,有苦也有樂。
從家鄉出發的時候,李剛就把理發的工具——剪子、推子和圍布都裝在了行李中。“我本來是準備著,要是路上沒錢了,找個工地,給別人剪頭發掙錢的。”李剛笑著說,這一路上并沒有需要他去給人理發掙錢。
“這一路上有很多粉絲關心我,還有一些陌生人幫我,我也想將別人的關愛傳遞出去。”李剛告訴記者,他也因此決定在旅途中給遇到的陌生人免費理發,幾個月來,他已經給近200人免費理發。
在“小剛騎行”的視頻中,記者看到了多個李剛給別人理發的視頻。有扎營地所在的村里的老人,有同樣騎行的騎友,也有在外遇到的老鄉,還有奔波在工作路上的年輕人。“我說給別人免費理發,很多人一開始都不敢讓我理,以為是騙子,問10個人里,大概只有2個人愿意。”李剛說,但只要人們聽說了他的故事,大部分人都愿意相信他。
這一路上,李剛收獲了很多陌生人的關心。有素未謀面的粉絲,給他寄保暖物品;有路上遇到的看過他視頻的人,送給他當地的特產;有偶遇的老鄉,請他吃飯、給他開房間,讓他好好洗個澡……“有一次在一個山路上,突然下大雨和冰雹,我沒辦法走,只能臨時在路邊搭帳篷。一個網友,是安徽老鄉,說在附近幾十公里外的一個工地上,要來給我送吃的。”李剛說,他一開始以為對方只是說說,沒想到后來真的來回奔波了一百多公里,給他送來了吃的,讓他倍感溫暖。
分享旅程,收獲很多關注
12月6日,大皖新聞記者在李剛的一個社交平臺賬號上看到,他已經發布了300條作品,收獲8萬多粉絲。賬號簡介里是這樣說的,“(二十年的理發師)十多年的抑郁、焦慮和病痛折磨,決定騎行中國,看祖國大好河山,緩解抑郁,沿途公益剪發,愛心傳遞……”李剛告訴記者,在另一個短視頻平臺上,他的賬號已經有了近30萬粉絲。
從出行的第一天開始,李剛幾乎每天都會發布視頻,大部分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更新,有時候一天不只發一條。
“大家好,我是小剛,來自安徽寧國,一人一車,重裝騎行,前往西藏拉薩。刷到這條視頻的家人們,可以給小剛一個免費的小紅心、免費的關注嗎,小剛會繼續加油的。”在李剛大部分視頻里,他常常會站在一個地標性的建筑前說這樣一段話,這個建筑大部分是政府機構,也有一些是代表性的景點。視頻中還會配上這一段路上拍攝的風景。視頻沒有復雜和花哨的剪輯,兩三個固定機位的拍攝畫面,偶爾的慢速播放,已經是為數不多的制作技巧。
20多天前,有了一定粉絲基礎的李剛開始了助農帶貨。“現在平時發視頻和直播也有一點收入。”他說,通過社交平臺掙到的錢基本可以滿足他在路上的開支。
治愈心靈,讓家人欣慰
12月5日晚,在“小剛騎行”的直播間里,有網友開玩笑評論說,“這個老頭多大了。”李剛笑著回答說,“這個老頭四十了哦。”近300天的騎行和荒野扎營,讓出行時還發型整齊、面容秀氣的李剛,成了頭發散亂、面容黝黑的“糙漢”。
開始騎行后,只要天氣允許,李剛幾乎每天晚上都會直播,“我直播的時候就是想和網友們聊聊天,不然一個人在野外扎營的時候,會感覺很孤單。”李剛的家人每次都會出現在他直播間里。看著兒子變成了邋遢的“糙漢”,李剛的父母很心疼他。“我爸說讓我不如買輛二手小轎車,別騎行了,省得每次搭帳篷、收帳篷都很麻煩。”李剛說,他勸說父親,自己仍然堅持騎行。
在李剛的直播間里,家里人看到的不僅是他路途的辛苦,更看出了他的變化。“雖然他現在吃的東西沒有家里好吃,但他現在一餐吃的,比以前在家里一天吃得還多,心情看著也好了,睡得也挺好。”妻子余婷告訴記者,她的公公還時常和身邊的人說,“幸虧讓他出去了。”
余婷說,結婚十多年,她從來沒有和李剛分開這么久。李剛出門后,她自己在原來的理發店里經營美甲等業務,也有一定的收入。今年4月,她帶著8歲的女兒趕到湖北宜昌,給李剛送去了夏天的衣服。到了丈夫身邊,她更加覺得他在外不容易。但是看到他的心情變好,也為他感到高興。李剛16歲的兒子也會看他的視頻,“兒子有時候和說,‘爸爸視頻做的不行,要向那些大網紅學習’。”
9月初,在騎行200多天后,李剛終于到了拉薩。但他并未就此結束自己的騎行之旅,而是決定繼續奔赴下一站,從西藏去往新疆。“新疆很大,很多地方我都想去看看,今年年底我可能會回家過個年,過了年之后再來新疆,繼續騎行。”李剛說,他還沒有去過首都,明年他還想去北京看看。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卞修竹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