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長沙縣市民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曬出一份縣衛生健康局向他出具的《依法履職處理意見書》,全文僅200余字,卻有包括“技護車”“整領學習”“關似事情”等多達7處錯別字。
11月25日晚,長沙縣衛生健康局就此發布情況通報稱,經查,11月21日,工作人員將投訴回復件使用電腦軟件轉換成電子檔,未對電子文檔進行校核便直接打印成紅頭文件,蓋章郵寄至投訴當事人。在工作過程中,該局相關責任領導及工作人員因工作責任心缺失、履職不到位導致嚴重工作失誤。
目前,工作人員已被停職調查,相關責任領導已按程序啟動問責。長沙縣衛生健康局已向投訴人重新寄送《依法履職處理意見書》。
網友表示,一份回復市民反映情況的公文,竟然如此隨意,真的應該反思。
代表著政府部門形象與權威的公文,本應字斟句酌、嚴謹無誤,卻出現如此多的低級錯誤,讓人瞠目結舌。
這不僅讓群眾對公文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產生懷疑,更對涉事部門的工作態度與作風表示懷疑:作為整天與群眾打交道的民生部門,在對待群眾急難愁盼時,他們真的“走心”了嗎?
政務工作無小事,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引發信任危機。
錯別字連篇的公文嚴重損害黨和國家機關的形象。公文出現低級錯誤,表面上是工作人員的疏忽所致,但涉事部門應該深刻反省,須更多從自身找原因,從作風上挖病根,舉一反三、汲取教訓。若不大力改進作風、從嚴從實管理,類似的尷尬問題還會發生。
文風折射作風,作風連著民心。嚴肅的公文出錯,歸根結底還是沒有真正把群眾的關注關切放在心上。
作為人民公仆,與群眾打交道,關鍵是要把群眾的事當家事來辦,有真心、真情和真誠,少一些敷衍,多一些誠懇,真正讓群眾放心、稱心、開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公文蓋著紅色印章,特別是對外公開回復,有著嚴格的草擬、審核、簽發、復核、分發等程序,表述準確、字詞規范是底線要求。
一篇錯別字連篇的公文順利“出爐”,只能說明嚴格的公文擬寫、簽發流程空轉,“認認真真走過場”。
如果起草文件的工作人員和審稿、簽發的領導履行公文下發程序,認真把關、嚴格審核,就不難發現、糾正文中的錯別字。
樹牢規矩和程序意識,嚴格執行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一級對一級負責,把每一稿當最后一稿,每一環節當最后環節,嚴之又嚴、細之又細,慎之又慎、審之又審,就能做到零失誤、零差錯、零延誤。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
培養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根治馬虎、松散的工作作風,需要認真執行追責問責機制,無論錯誤大小,都應該嚴格按章辦事,認真追責。
一些部門制定的工作制度和問責機制被架空,未能有效落實,對工作人員違反程序、規定和紀律的小過錯睜一只眼閉只眼,掩蓋矛盾、息事寧人,久而久之,工作人員也就習慣了敷衍了事、馬馬虎虎。
只有讓犯錯者承擔過錯責任,付出應有代價,才能讓其心生忌憚,在工作中兢兢業業、認真勤勉,履好職、盡好責,才能避免發生類似錯字文件的荒唐。
事不二過,錯不重犯。
人們常說,不怕人有錯,就怕不改過。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但愿這份錯別字連篇的“奇葩公文”,能成為各職能部門的一次警示和教育。(安徽時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