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孩子總說兩側鼻子不通氣、流鼻涕,原以為是鼻炎,也就沒重視,萬萬沒想到……”10月24日,拿到病理報告單,看到單子上寫著“癌”,小宇媽媽當場淚崩。
醫生正在為小宇做檢查
從今年4月起,家住浙江寧波北侖的15歲男孩小宇就經常鼻塞流涕,兩側鼻子堵得難受。當時正是春夏之交,以為是尋常的鼻炎,小宇媽媽也沒有過多在意。
可是,這“鼻炎”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10月初,小宇鼻塞變得嚴重起來,堵得也更厲害了。看著孩子睡覺都睡不好,小宇媽媽便帶著他到北侖區二院耳鼻喉科就診。
在鼻內鏡視角下,接診醫生耳鼻喉科主任鄔忠偉發現小宇右側鼻咽部有一1.8cm*1.3cm大小的腫物,經進一步系統檢查及腫物活檢,最終被確診為鼻咽癌。
幸運的是,小宇的病情還算發現及時,腫瘤尚處于早期。
鄔忠偉醫生告訴小宇媽媽,“只要經過規范的治療,鼻咽癌的治愈率相較于其他癌癥來說算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初期的鼻咽癌病人,其5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
接下來,小宇將接受系統的治療。
同樣是確診患鼻咽癌,近日,一位27歲抗癌網紅博主不幸去世的消息,引發關注。
10月22日,抗癌網紅博主“劉叮黨”(本名劉恒恒)的妻子,通過其社交賬號發布訃告。在訃告中,她悲痛地稱,一別再無歸期。
據悉,劉恒恒與妻子于2022年結婚,新婚后不久他便確診鼻咽癌晚期。妻子不離不棄陪伴照顧兩年。劉恒恒生前體型較胖,體重達到190斤,確診后短短幾個月,他變得瘦弱不堪,甚至妻子都能徒手將他抱起來。
27歲就不幸離世,不少網友覺得很突然,也很惋惜。
鼻咽癌“偏愛”南方人
鼻咽癌在我國常見于華南及東南沿海地區,又被稱作“南方癌”。
鼻咽癌為何“偏愛”南方人?
地域因素:南方地區的氣候濕熱,空氣濕度大,這種環境有利于病毒的傳播和生存。而鼻咽癌的發生與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因此南方地區的人群更容易感染EB病毒,從而增加鼻咽癌的發病風險。
飲食習慣:南方地區的飲食以海鮮、腌制食品為主,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長期攝入這些物質,可能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病風險。
遺傳因素:鼻咽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南方地區的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的比例較高。
“早期鼻咽癌癥狀極其隱匿,大多數沒有癥狀。像小宇年紀這么小的,確實比較少見,更容易被忽視。”鄔忠偉醫生在接受采訪時說,對于鼻咽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是提高患者預后、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一旦出現反復鼻塞、耳悶、聽力下降等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病因。
此外,鄔忠偉醫生還提醒,鼻咽癌比較典型的癥狀有回吸涕帶血、單側耳悶耳脹、頭痛、頸部無痛性腫塊、視物模糊、眼瞼下垂等。鼻咽癌并非絕癥,其本身對放射線極為敏感,因此放射線治療是早期鼻咽癌的最有效方式。
體檢EB病毒抗體陽性會得鼻咽癌嗎?
EB病毒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皰疹病毒,屬于所謂“感冒病毒”中常見的一類病毒,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有一次感染EB病毒的概率。因為研究人員發現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感染可能與之發生機制有關,因此血清EB病毒抗體近年來被歸為體檢常規項目,尤其南方地區。
每年有大批體檢者因為EB病毒抗體陽性,擔心患有鼻咽癌而惴惴不安,但實際上EB病毒抗體陽性,只提示感染過EB病毒,并不意味著患有鼻咽癌,特別僅有一項EB病毒抗體陽性,鼻咽癌發病率很低,患者只需要到耳鼻咽喉科行鼻內鏡檢查即可。如多項EB病毒抗體明顯升高或持續升高,或多項抗體同時陽性,或EB病毒DNA指標升高,則鼻咽癌風險增加,需提高警惕,應及時就診。
鼻炎會不會發展成鼻咽癌?
一些有鼻炎的網友較關心,是否會發展成鼻咽癌?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院長馬駿表示:
沒有證明顯示鼻炎患者會發展成鼻咽癌;但鼻咽癌會出現鼻塞、涕血、耳鳴等癥狀和鼻炎很像,容易混淆。因此鼻炎患者如果合并了鼻咽癌較難發現,鼻炎患者如出現癥狀加重需防范注意。(中國新聞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