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云南昆明市官渡區長豐學校食堂的豬肉發臭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學校食堂的飯菜品質安全問題在網上也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孩子在學校讀書,在學校就餐,學校提供安全、可口、營養較豐富的飯菜,應該是最起碼的要求。無論公立還是民辦學校,學生吃飯都是花了錢的,學校沒理由不把這事辦好。一些民辦學校的收費很高,動輒幾萬元,如果還讓學生吃到發臭變質的飯菜,飯菜里出現蟲子鼠頭等令人反胃的異物,更讓人扎心。
中小學生都在發育階段,要長身體,因此食材的營養很重要。學校在食堂管理上,應該像對待教學一樣重視。一個食堂都管不好,學校領導班子、責任教師都是嚴重不稱職的。
管好食堂難不難?筆者認為不難,不外乎是抓好源頭、管控過程。源頭就是在食堂承包商和食材供應商的選擇上要嚴格履行招標程序,依法依規公開透明,把有實力有責任心的企業選進來,在承包商與供應商的進入上絕不能私相授受,不能以權謀私,在這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和紀委監委應該前置介入,把監督做在前面。
在食堂經營過程中,學校領導不能當甩手掌柜,不能“一包了之”,對食堂衛生條件,所需食材的采購來源、食材品質、物流及儲存過程、食材烹飪過程等,都要全過程監管,督促經辦與操作人員擔起責任,獎懲要有章可依。比如昆明長豐學校的豬肉發臭是儲存中出現的問題,如果學校有系統監管機制,就可能事前及時發現、及時制止了。家長之前也多次反映過食堂問題,校領導如果重視,也不至于發生這次的事,所以這也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典型案例。
教育部明確規定,學校食堂要有校領導陪餐機制,如果能落實好,飯菜品質合適否、飯菜口味如何,類似問題都能發現,更別說飯菜變質發臭問題了。因此,校領導陪餐應該成為剛性制度,教育局要不定期抽查巡查,要暗訪,發現沒做到的要有處罰。同時,家長代表陪餐制度也要落實到位,每周都能安排有時間有意愿有責任感的家長到食堂與學生一起進餐,查驗飯菜質量與口感,及時把問題反饋學校,加以整改優化。
天下事,成在認真,敗在糊弄。家校聯手,主管部門監管到位,防止管理層做事糊弄,杜絕“私利之門”的可能,學校食堂就有望干凈。
(吳永泉)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