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公安部、應急管理部等多部門,對最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進行公開征求意見。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是電動自行車領域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相對于現行標準,此次修訂的“新國標”,在提高防火阻燃性能、防范非法改裝行為、限制車速等方面,作了進一步改進和提升。比如,再次明確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
當下,我國的電動自行車保有量不斷提升,在給民眾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時,火災、交通事故等風險隱患也在逐漸放大,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順應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對國標進行修訂,越來越必要。
現實中,電動自行車引發的安全事故頻繁上演。一個重要因素在于,有的消費者為了追求更快的行駛速度,更長時間的續航,讓商家對電動自行車進行非法改裝,導致電動自行車超標、超速上路,大大增加了道路交通風險。
比如針對“25km/h限速淪為擺設”的問題,此次“新國標”特別進行了完善,明確電動自行車控制器、蓄電池互認協同要求,改進了電動機額定功率測試方法,增加了對電動機最高轉速的限制。
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現象的泛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技術篡改難度小、門檻低,網上甚至充斥著解除限速的詳盡操作指南,車主可輕易自行完成違規改造。
這次擬推出的“新國標”,通過技術層面的改進,旨在從源頭增加對電動自行車違規篡改的技術難度,同時提升了相關檢測與測量的便捷性與準確性,以有效遏制非法改裝行為。
不過要指出的是,“徒法不足以自行”,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與時俱進,只是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保障公共安全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讓“新國標”得到貫徹落實,讓規范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
電動車自行車超標、超速問題普遍,并非沒有針對性的標準。以外界關心的限速問題為例,2019年版本的國標就明確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為25km/h。
現實中,隨著民眾出行范圍擴大,生活節奏顯著加快,25km/h的限速標準,難以滿足部分消費者的期望,他們傾向于尋求解除限速的方法。面對這一市場需求,部分商家甚至將解除限速作為隱性服務提供,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約束力,也在無形中被削弱了。
人們冒雨騎行電動車 方喆/攝
讓“新國標”落地,還得多管齊下。從生產源頭至銷售終端,再到車輛上路使用的全鏈條,均要強化監管與執法力度,減少事故隱患,確保道路交通安全。
特別是針對網點分布廣泛的經銷商,應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督措施,一旦發現存在非法改裝行為,必須立即依法嚴懲,絕不姑息,避免陷入“法不責眾”的誤區,從而確保“新國標”的權威性與有效性。
廣大消費者也應該意識到,交通安全是出行中的首要之務,要自覺遵守“新國標”的相關規定。盲目追求速度與續航,對電動自行車進行非法改裝,超越車輛原設計性能,不僅危及自身安全,更可能殃及他人,實屬害人害己之舉。(據安徽時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