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熱度似乎過了,全紅嬋還在“發燒”。
近日,全紅嬋坐大巴回到湛江老家。到家當晚,因家門口圍集人員過多,全紅嬋和家人至圍欄處和大家打招呼,讓粉絲們明天再來。“小聲一點小聲一點,回去吧,明天再來。回去吧,太吵了。我們要休息了。”
網上還有不少“全紅嬋老家一日游”的消息。附近旅行社的工作人員稱,“一日游”以去全紅嬋家門口打卡為主,也會去湛江老街、金沙灣等景點逛一下。
全紅嬋與小朋友游戲互動 張金加/攝
如今的全紅嬋仿佛被放在了輿論的顯微鏡下,打個噴嚏都能上熱搜,沒有一點點個人空間。
哪怕不刻意去搜,“全紅嬋戴勞力士網友質疑太奢侈”“全紅嬋給了奶奶一沓錢”“全紅嬋帶滿滿幾箱小烏龜回家”等話題都會送上門來,在各大平臺熱搜掛上幾小時甚至一天。
一看內容出處,不光網友緊盯嬋妹,很多媒體也熱衷于把她的個人生活當成剛出爐的月餅,掰碎了慢慢咀嚼。
多年前,周杰倫在《超人不會飛》里有段歌詞:我到底是一個創作歌手還是好人好事代表/專輯一出就必須是冠軍/拍了電影就必須要大賣/只能說當超人真的好難……
不知道全紅嬋聽到這段歌詞,會不會心有戚戚焉。
若論跳臺表現,說全紅嬋是個“會飛的超人”不為過。可跳臺上的超人也是人,還是個年紀不大的小丫頭(17歲)。尚在青春期的女孩子當然會有愛好,有小脾氣,有“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個性。
當正處花季雨季的全紅嬋,個人生活細節被當成月餅掰碎開來、任人評說后,一些不必要的爭議接踵而至。
普通年輕人連被家長盯著都煩,更何況成千上萬雙陌生的眼睛?換位思考一下,這等同于剝奪了全紅嬋本該擁有的“任性”權利,沒有絲毫好處,甚至可能影響到正常的訓練安排,打亂比賽節奏——畢竟她自己都說過,觀眾不要在她跳水前吵鬧,很影響發揮的!
巴黎奧運會上的全紅嬋 王鵬/攝
更何況,將全紅嬋放在顯微鏡下全天候無死角曝光,本就是一種“飯圈”遺毒。
只有在“飯圈”文化里,才會出現將愛豆的一舉一動都做成切片,反反復復咀嚼的可能。
前段時間,圍繞“飯圈”入侵體育圈的話題沸沸揚揚,除了警惕“飯圈”資本、呼吁粉絲們理智追星外,以實際行動消除滋生“飯圈”的手段,想來也是必然之選。
打擊影視圈的“飯圈”亂象時,很多人呼吁判斷藝人到底值不值得追,關鍵要看演技、看有沒有“硬實力”,而不是上了多少次熱搜。
同理,想要幫助全紅嬋離開顯微鏡,核心在于不要忘記她是一名跳水運動員。除了這個身份外,其他都不重要。無論是粉絲、媒體亦或吃瓜群眾,都不要去打擾她的生活,留給17歲的年輕女孩“任性”的個人空間。
記住,只要全紅嬋一如既往在比賽中表演“水花消失術”,就夠了。
(據安徽時評微信公眾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