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帶著兒子出去旅行,是今年以來,長沙的蔣先生一直想做的事。
趁著暑假,在征得兒子的同意后,8月18日上午,父子倆從長沙出發,乘坐公交車途經岳陽、赤壁、咸寧等地,于8月21日下午到達武漢。據記者了解,這4天,父子二人坐了二三十趟公交,車費花了200元左右。
8月29日,瀟湘晨報記者與蔣先生取得聯系,“快開學了,今天(29日)在帶兒子打疫苗。”在蔣先生看來,通過這段旅程,父子關系更近了些,兒子也有了些微的變化,“以前兒子可能更多的是只顧著自己,現在知道要照顧到身邊人,其實具體也說不上什么事,但就是感覺兒子好像長大了。”
這是蔣先生第一次和兒子以乘公交的方式外出旅行,“一開始也想過去福建那邊,后來想著畢竟是第一次以這種方式,就沒去那么遠,以后如果有機會,肯定還會再去的。”
征得兒子同意后,
父子決定乘坐公交去旅行
乘公交出去旅行一事,蔣先生是從今年上半年開始便有的念頭,“當時看了一個公交車游中國的vlog,就在想我是不是也能有機會這樣體驗一下。”
暑假期間,蔣先生看著10歲的兒子在家屬實閑著無聊,“(總)看手機、看電視,我就想著還是要帶他出去走走。”起初,蔣先生本計劃著帶兒子去上海,“后來我就給他看了乘公交旅行的視頻,他很感興趣,更愿意以這樣的方式出行,我們就決定了乘公交去武漢。”
出發前,父子二人都對這趟旅程充滿了期待,“我們以前也一直出去過,一直以來我們可能習慣了開車、高鐵、飛機等出行方式,忘了路上的風景,我也希望這趟旅程,我們能多在路上看看。”
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并不復雜,“主要是做路線規劃。”蔣先生在網上查好攻略,心中有一個大概的路線及時間預期,18日上午,兩人從長沙出發。剛到長沙縣,兩人便碰上了第一個難題,“下雨了,沒帶傘。”好在有地方避雨,兩人繼續旅程。
旅行的意義:
言傳身教,讓兒子有不同的體驗
一路上,很多時候兒子的表現都讓蔣先生很意外。“比如我們那天到了汨羅之后,大中午很熱,我們等了快1個小時都沒看到車,周圍的人也都不清楚情況。當時是兒子提議,步行去始發站看看。”之后,兩人遇到一位當地大哥,才得知前面等的站點每天只有早晚各一班車。最終在大哥的幫助下,兩人順利坐上了城鄉4路公交車。
途中,兩人先后在赤壁、咸寧停留游玩,“本來我這趟旅程規劃的就是邊走邊玩。”8月21日下午,父子倆順利到達武漢,游玩兩天后,于23日乘坐綠皮火車返回長沙。
談到這次旅行的收獲,對于蔣先生而言,他實現了與兒子一起乘公交旅行的心愿,“對兒子而言,我覺得他長大了。”
蔣先生表示,兒子本是一個有點社恐的小孩,“這次出行也算是言傳身教,比如我們在路上遇到什么問題,我知道他不會主動去求助他人,我就會帶著他去,讓他看著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出行前,蔣先生也做好了兒子鬧脾氣的打算,“在路上并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我也很欣慰。”更讓蔣先生驚喜的是,回家后,兒子較之前更加開始關注身邊的人或事,“他以前更多的是關注自己,這次回來之后他還會主動幫我們倒水,我們都覺得兒子長大了。”
“這趟旅程我只是希望能讓兒子有一種不同的體驗,不是窮游,也不是為了讓他吃苦。在以后的某個時刻兒子會因為和我的這段旅行嘴角不自覺的上揚,這就夠了。”蔣先生說,如果條件允許,一定會和兒子以這樣的方式探索更多的地方,“兒子也愿意和我一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