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忻城一村莊被淹4個月水位仍在漲”一事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
廣西忻城一村莊被淹四個月
村民擔心糧食收成
四面環山的六安村,在積水中浸泡四個月了。
今年4月,這個位于廣西忻城縣大塘鎮的小村莊遭遇了連續強降雨,于當月下旬出現內澇。
大塘鎮六安村村民向央廣網記者介紹,該村莊于4月中旬土地被淹,房屋被淹也將近兩個月,大部分房屋被淹了一層樓的一半,受災的人現在都轉移至養老院,并表示土地被淹四個多月了,十分擔憂今年的糧食收成。
村民陳安記得,六安村的積水是4月下旬一場暴雨后出現的。當時村民們還不以為意——六安村四面環山,地勢低洼,常常承接別的村子的排水,積水并非罕事。而村邊有一條地下河,水會順著地下河從山體溶洞中排出,因此積水往往一兩天就能消散。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場內澇持續了4個月。水是慢慢漲起來的,一開始是農田,然后是村道,到6月漲到了村民家里。
村道淹了,村民便坐船出行。但積水進入房屋之后,生活便難以繼續下去。6月底,許多村民按照政府組織,轉移到大塘鎮上的養老院安置點暫住。不愿到安置點住的,便投奔親戚家借住。
至今仍堅守在這座“水上村莊”的,只有郭大爺和一個鄰居。“退得少漲得多啊!天晴的時候才消兩厘米,一下雨,又漲回來幾十厘米。”郭大爺說,“8月中旬又下了幾場雨,這幾天倒是晴了,不頂什么用。”
官方通報
8月28日,忻城縣人民政府發布情況通報稱:據統計,六安村共有149戶482人,實際常住74戶180人,此次內澇有44戶73間房屋被淹,內澇過水面積達450畝,其中農作物受災面積190.55畝。
據悉,2024年4月以來,忻城縣大塘鎮遭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根據忻城大塘國家氣象觀測站資料統計,2024年4月1日至8月27日大塘鎮累計降雨量為1422.0mm,與去年同期(741.3mm)相比,偏多九成。六安村四面環山,地處巖溶洼地內,強降雨的積水一直從村東北角一溶洞排出。由于今年六安村堆積的雨水和往年降雨時間相比更長且雨量更大,加上今年消水溶洞地質變化造成內部堵塞,長期匯聚的雨水無法排出,從而形成六安村較長時間的內澇。
據忻城縣人民政府發布的情況通報,受災以來,忻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轉移了受災群眾,通過抽水排洪、搶修應急通道、安排沖鋒舟保障臨時通行交通;并通過安裝臨時變電箱、增加和改變供電線路方案,確保了群眾用電;調度接通近桃屯水源管道,滿足了群眾生活用水需求;及時搶修了一條約100米的臨時道路,保障群眾出行;積極協調解決了省道S305線六安段交通中斷問題,保持國道暢通;及時向受災群眾發放慈善救助金和應急生活補貼,積極解決受災群眾就醫、上學等問題,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目前群眾無一因災傷亡,并已得到妥善安置。
為從根源上解決內澇問題,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協調廣西水利勘察設計院設計人員深入內澇現場勘察并設計了排澇實施方案,原計劃疏通地下排水溶洞,但由于地下地質情況復雜、降雨持續補水等原因,原施工方案無法實施,于7月初調整施工計劃,從山體另一端開挖隧洞進行排水,待災情穩定,達到施工條件后,立即進場施工。
下一步,忻城縣將繼續做好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保障工作,加強抽排水工作,力爭盡快降低水位,減少群眾損失;同時,加快推進隧道開挖工程,永久解決該屯的內澇問題。(央廣網,陳安為化名,郭大爺為化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