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自7月28日晚至29日白天,涓水湘潭縣段連續發生3處決口險情以來,湖南省市縣各級迅速調集力量,開展群眾轉移和應急搶險等工作。其中受險情影響嚴重的新塘村、新虎村近4000名群眾已第一時間全部安全轉移。按照就近安置原則,當地迅速安排4所學校作為臨時安置點,為轉移群眾提供飲用水、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資和基本醫療保障。
7月30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距離涓水湘潭縣易俗河鎮郭家橋新塘村四新堤10公里左右的河口中學安置點,據安置點負責人介紹,學校目前安置了100多名群眾。現場隨處可見志愿者的身影,有志愿者曾連續忙碌20多個小時。
村民稱聽到喊“決堤”后,戴上照明頭燈就跑了出去
7月3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湘潭縣河口中學,校門口的電子顯示屏顯示著“河口中學安置點”。走進校園,記者看到在一棟樓房前擺放著礦泉水等物資,多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正在忙碌。
在一間活動室,幾名老人正在聊天。記者上前詢問,他們告訴記者,他們都來自易俗河鎮新塘村,險情發生當晚便住進了安置點。老人們稱,因為走得急,幾乎什么都沒帶著。來到這里后,領到了被子、衣服等,“吃住都挺好的。”
河口中學安置點救災物資充足。
在現場記者了解到,受災群眾住在該校宿舍,在宿舍樓二樓,兩位老人正回憶決堤時的情景。劉建華老人告訴記者,他是新塘村村民,平時一個人住,他住的地方離四新堤決口處只有幾百米。7月28日晚上,劉建華在家中洗完衣服后,正在看手機,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喊“決堤了,決堤了”。
劉建華回憶,當時自己嚇壞了,戴上照明頭燈就跑了出去,其他什么也沒帶。劉建華稱,手機等都放在家里了,后來跑到地勢高的地方過了一夜,7月29日被中巴車轉移到河口中學安置點。
“這里有涼席、電扇,還發了一些東西。”提起安置點的生活,劉建華稱這里挺不錯,志愿者服務熱情,一日三餐,每餐都有菜有湯。因為牙疼,他還領到了治療的藥物。“最想的就是洪水盡快退去,看看家里咋樣了。”劉建華說。
洪水來襲,六旬老人放下碗筷跑出
在湘潭縣河口中學安置點,新虎村村民今年六十多歲的馮大爺和大皖新聞記者聊了一些情況。
“當時我正在家中端著碗吃飯,突然,村干部通知說決堤了,讓趕緊跑。”馮大爺告訴記者,洪水呼呼地往上漲,他放下碗筷就跑出來,因為走得急,什么東西都沒來得及拿,家里的彩電、冰箱、空調和摩托車等值錢的東西全都淹了。
受災群眾有序用餐。
馮大爺家一共6口人,易俗河鎮四新堤決口發生險情時,包括其兒子、兒媳、孫子和孫女等人都在外地,家里只有他一個人。7月28日,馮大爺在易俗河鎮新塘村的村部待了一晚。”從小在這里生活,幾十年也沒遇到到,好在有驚無險。”馮大爺說。
在馮大爺所住房間內記者看到,安置點提供了嶄新的洗漱用品,每人一個床鋪,床上鋪有涼席,每間房都安裝有電風扇。歲數大的老人住一樓,年輕體壯的成年人住樓上。安置點內井然有序,村民的表情看起來都還算輕松。
“除了一日三餐,這里還提供蘋果、西瓜等水果,主要還是擔心家里的受災情況。”馮大爺說。
有志愿者連續忙碌20多個小時
7月3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在安置點看到,有多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為群眾提供服務。醫療點旁邊放置了煮的涼茶,會議室內堆放了成箱的礦泉水,供群眾隨時取用。
現場,有志愿者告訴記者,志愿者郭亮是河口鎮的一名教師,從7月28日晚到29日晚,他曾連續忙碌了20多個小時。“當時接到通知,讓我協調兩輛中巴車去轉移群眾。”郭亮告訴記者,7月28日晚10點不到,在聯系到兩輛中巴車后,他跟著車子去了受災群眾轉移點。
河口中學安置點每個宿舍均配備電風扇。
郭亮回憶,轉移的地點在河口鎮與易俗河鎮交界區域,他當時的任務是協調中巴車往返轉移群眾。記者了解到,郭亮從事教學工作已有26年,在這次涓水湘潭縣段發生決口險情后,他立刻投入到志愿服務工作中。
在河口中學安置點,郭亮告訴記者,除了協調車輛,在安置點他還會幫忙調度物資,做好群眾溝通等。“從7月28日晚忙到29日晚,連續20多個小時,幾乎沒休息過。”郭亮說,到了7月29日晚上他才離開安置點,7月30日早上7點多又回到安置點。
隨著一些區域積水退去,險情排除,一些受災群眾正陸續返家。對此,郭亮稱,安置點會提供車輛服務,送群眾回家。
對安置群眾進行“五保障”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河口中學安置點的志愿者有上百人,除了不少教師,還有醫生等。河口鎮中心學校黨總支書記譚建寧告訴記者,7月29日凌晨2點,學校開始承載安置轉移群眾,對安置群眾采取“五保障”,“保障有衣穿、有飯吃、有水喝、有住房、有便捷的醫療維護,及時了解群眾的一些需求,做好相關溝通。”
安置點群眾一日三餐有保障。
譚建寧介紹,對于來到安置點的群眾,在衣食住行、醫療、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給予充分的保障。在安置點的大部分是老人,學校組織了由醫護人員在內的志愿者群體,為他們做好健康監護、心理咨詢等。由于洪水正在退去,安置點內群眾已由高峰期的近200人減少到100多人,“群眾回去查看家里,如果家里還不能住,依然可以回安置點住。‘’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魏鑫鑫 湖南湘潭攝影報道 實習生 錢燦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