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天氣網微信號7月19日消息,沉寂了一個多月后,西北太平洋的熱帶輻合帶再度活躍起來,目前有一個熱帶低壓和一個熱帶擾動正在發育,并可能于本周末加強為臺風,西側熱帶低壓未來將給華南制造明顯降雨,東側熱帶擾動未來可能一路北上,并晉級為今年來西北太平洋強度最強、對我國影響最廣的臺風,華東沿海地區下周將成為風雨重點影響區域,需高度警惕。
1
一下“爆”出雙臺風?
未來都將影響我國
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臺風生成和登陸個數都偏少,截至今天(7月19日),僅有2個臺風生成,與常年同期平均(5.9個)相比偏少3.9個。這是由于副熱帶高壓系統(下文簡稱副高)強度偏強,抑制了臺風“溫床”——熱帶輻合帶中初始擾動的對流活動,進而導致臺風活躍程度偏低。
不過隨著副高北抬,這樣的局面即將被打破。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10天,西北太平洋將有1至2個臺風生成,受其影響,21日至24日華南沿海、25日前后東南沿海將有強風雨天氣。
從衛星云圖上看,目前在菲律賓以東、以西洋面已有2個熱帶系統正在發育,其中西側擾動今天下午已升級為熱帶低壓。中央氣象臺預計,該低壓可能于20日至21日發展為臺風,并將于22日在海南島東部到廣東西部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強度可達熱帶風暴級(8至9級,20至23米/秒)。
未來趨勢來看,東側熱帶擾動后期將更強,將成為今年來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最強臺風。
由于時效尚遠,這兩個未來的臺風在路徑、強度、影響上都有較大不確定性。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李寧介紹,兩個熱帶系統所處海域的海溫條件都不錯,有利于對流活動進一步發展,并可能使得兩個系統最終加強為熱帶風暴、臺風甚至更強。而之后臺風的走向,是否登陸,具體風雨強度,都取決于未來副高的引導,副高的位置、強度會如何調整,都是未來臺風預報的不確定性所在。
展望后期,副高將東退,有利于東側臺風一路北上,臺風北上途中與海岸線距離的遠近,也將直接關系登陸與否和華東沿海風雨的強度大小。
李寧表示,下周奔向華東的這個熱帶系統強度更強、懸念更大,將是下周關注的重點。
2
下周進入“臺風周”
華南華東等地都要做好防臺風準備
如果這兩個熱帶系統成為臺風,并且東側系統一路北上,那么下周我國華南、華東,甚至華北、東北等地都需密切關注后續風雨影響。
目前預報來看,西側的熱帶低壓未來主要影響華南。在其靠近之前,由于外圍下沉氣流影響,廣東等地的悶熱感可能還會加劇,之后21日至23日將是華南強降雨影響核心時段,其中海南主要影響時段為20日至21日,廣東21日至25日,廣西21日至26日。
總體來看,未來臺風帶來的降雨有利于緩解華南高溫悶熱,不過南海這個熱帶系統對廣東雷州半島、廣西東南部一帶影響時間較長,可能持續到25日前后,要警惕持續較強降雨可能引發次生災害。
下周臺風對華東沿海地區的風雨影響更需關注。23日開始臺灣島將率先受到影響;如果未來臺風貼著海岸線北上,24日至27日,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遼寧等地沿海地區,都可能有風雨影響,它也將成為今年來影響我國最廣的臺風。
這個熱帶系統目前仍不排除在華東一帶登陸的可能性,由于其后期強度較強,華東沿海一帶人口稠密,影響更大,需密切關注這個臺風的未來走向與影響。
未來幾天,主雨帶將北抬至華北等地,也要關注東側這個臺風24日開始對華北、東北等地強降雨的加強影響。李寧解釋:“如臺風北上,就會像'抽水泵'一樣,抽吸大量水汽,并輸送至北方,會讓本就不錯的水汽條件更加強盛,可能導致華北、東北等地強降雨更加猛烈!”
3
7月進入臺風活躍期
登陸臺風全年第二多
這兩個臺風之后,還可能有更多會來趕“進度”。副高北抬之后,就像挪開了溫暖洋面上的“鍋蓋”,將為熱帶擾動的生成騰出空間。“之后擾動的生成個數會多起來,這其中發展成臺風的概率也會增大。”李寧表示。
從中國天氣網統計的各月臺風活動情況來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年四季都可能有臺風生成,在我國,臺風登陸的時間范圍也極廣,除了1月至3月無臺風登陸,其他月份均有臺風登陸的記錄,但從7月開始,臺風生成和登陸數量顯著增加。
臺風登陸我國最集中時段為7月至9月,其中8月登陸臺風個數最多,7月以平均1.8個登陸臺風排在第二。
進入7月后,臺風不僅數量突增,強度也較上半年有明顯的提升。從7月登陸我國的臺風強度來看,臺風級占比最高,達到了30%。強臺風和超強臺風分別占比11.5%和3.7%。
無論未來這兩個臺風是否登陸我國,下周華南、華東等地公眾都需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做好臺風防范。此外,臺風活躍期即將開啟,正值暑假,提醒前往沿海地區出游的公眾根據天氣情況及時調整行程,安全出行。(策劃/朱茜 氣象支持/李寧 設計/劉紅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