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梅以來,長江中下游及江淮等地頻遭強降雨侵襲,今年的梅雨季可謂暴力開場。預計6月24日至月底,江淮、長江中下游至江南北部等地仍有持續(xù)性強降雨,局地有大暴雨來襲。為何近期南方雨下這么大?哪些地方需警惕持續(xù)暴雨致災?遭遇強降雨如何避險?
自入梅以來,南方究竟下了多少雨?
6月17日和6月19日,長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區(qū)分別進入梅雨期。自入梅以來,江淮、江南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偏多1倍以上,安徽黃山等局地雨量達到600毫米以上,安徽、湖南多地發(fā)生暴雨洪澇災害。6月23日,雨帶從云南東北部、貴州一直延伸到江南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局地出現(xiàn)大暴雨。
6月24日上午9至10時,湖南長沙單小時降雨量達65.1毫米,打破6月紀錄。
正在影響南方的強降雨過程有多強?
中央氣象臺最新預報顯示,未來一周(6月24日至30日),江南北部、江漢東部和南部、江淮、貴州、廣西等地有持續(xù)性強降水,普遍可達大到暴雨,其中湖北東南部、湖南東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大暴雨、局地甚至有特大暴雨。為此,中央氣象臺6月24日上午10時發(fā)布了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也是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介紹,由于副熱帶高壓牢牢盤踞在華南一帶,同時有冷空氣南下,梅雨鋒的位置變化幅度比較小,強降雨中心穩(wěn)定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導致降雨重疊度比較高,局地累計降雨量比較大。
未來哪些地方將成為降雨核心區(qū)?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唐曉靜介紹,昨(6月24日)起四天,由于副熱帶高壓較為穩(wěn)定,西南暖濕氣流持續(xù)提供水汽,主雨帶仍盤踞在長江沿線,其中安徽、江蘇等地雨勢強勁,發(fā)生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地質災害等氣象風險高;且由于動力條件較好,南下的冷空氣將與暖濕氣流發(fā)生激烈對峙,易激發(fā)強對流天氣。
28日至30日,西風帶上有短波槽東移,配合梅雨鋒上氣旋發(fā)展,主雨帶會有所擺動,由前期的東西走向轉為西南-東北走向,西段雨帶向貴州南部、廣西一帶南壓,東段雨帶還具有不確定性。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暴雨核心區(qū)發(fā)生局地山洪、地質災害、城鄉(xiāng)積澇等災害的氣象風險高。
未來是否還會有新的降水過程?
7月上旬,隨著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強降雨中心將從長江中下游轉移至沿淮附近,華北南部、黃淮北部降雨呈增多趨勢。對于蘇皖北部及湖北、河南、山東等地來說,這場雨對緩解氣象干旱較為有利;但河北、山西等地降雨較小,氣象干旱仍將持續(xù)。
暴雨天氣頻現(xiàn) 如何防御?
未來一周貴州至長江中下游等地強降雨持續(xù)時間長、累計雨量大,部分地區(qū)強降雨區(qū)重疊度高。建議上述地區(qū)公眾暴雨天出行注意交通安全,并注意防范連續(xù)暴雨可能引發(fā)的城市內澇、洪水、地質災害等。
暴雨天出行切忌冒險涉水,盡量乘坐地上交通工具;避免與金屬物接觸以防觸電,不到大型廣告牌等臨時搭建物下避雨,謹防高空墜物。
暴雨天行車避免駛入地勢低洼及積水區(qū),若周圍環(huán)境有積水趨勢及時駛離;若因積水發(fā)生被困情況,趁積水尚未堵住門窗,快速搖下車窗逃生;若已淹沒車身,需借助安全錘等工具破窗逃生。
如遇洪水,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地轉移;被洪水包圍,及時當?shù)胤姥?、消防、公安部門取得聯(lián)系,申請救援。如遇泥石流,要立即朝著泥石流垂直方向跑,且要向高處的山坡上跑。(據(jù)中國天氣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