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襲擊,發生大面積坍塌。6月18日,澎湃新聞從李氏大宗祠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大面積坍塌發生于6月16日凌晨,位于宗祠兩側的客廳,大部分面積都坍塌損毀。目前現場已被保護起來,不讓他人靠近,不少文物仍掩埋在坍塌的建筑物內。
官田李氏大宗祠此前照片。上杭縣文體旅游局 圖
公開資料顯示,官田李氏大宗祠,也叫火德公祠,位于福建省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李氏后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建造的宗祠,是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也是中國客家地區在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宗祠之一,被譽為“客家第一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占地面積5600多平方米,內設有大廳3間、客廳26間、住房104間。祠堂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周圍是青磚砌墻,成“回”字形,正面設有五孔大門,正中大門是用灰青條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門樓。另外四孔大門,東西兩邊各兩孔,內廂為圓大門,外廂為耳大門,左右兩廂對稱,一字形排開。
遭到暴雨襲擊后的官田李氏大宗祠。網傳圖片
2013年3月5日,官田李氏大宗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月,官田李氏大宗祠入選第四批國家A級旅游景區名單,晉升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6月17日起,網絡中就有不少關于“官田李氏大宗祠塌了”的傳聞。6月18日,官田李氏大宗祠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宗祠確實因為遭遇暴雨襲擊后出現了大面積坍塌。
“這次雨非常急,持續時間也很長。”該工作人員介紹,6月15日下了一整天的雨,16日凌晨4時左右,就有人發現宗祠出現了坍塌的情況。目前中廳3間都還矗立,兩邊客廳損毀最為嚴重。
據上杭縣氣象臺通報,2024年06月16日18時54分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過去12小時該縣廬豐畬族鄉已出現262.8毫米的降水,預計未來6小時該縣廬豐、茶地、泮境、中都、溪口、太拔、古田、稔田、藍溪等鄉鎮仍有50-80毫米降水,最大累積雨量可達310-340毫米,請注意防范強降水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洪澇、城市積澇等災害。
當地群眾向澎湃新聞提供的6月17日的航拍圖片顯示,宗祠主體仍浸泡在水中,中間大廳、后排半弧形建筑都保存還相對完整,兩邊客廳則遭遇了大面積的坍塌。
“人都沒事,一些有價值的文物都還埋在里面。”該工作人員介紹,當地政府很重視,從安全角度考慮,已經將宗祠四周保護起來,不讓行人靠近,“今天雨停了,正在做清水工作”。
工作人員稱,宗祠去年還專門花了經費進行修繕,沒想到這次經歷暴雨襲擊出現這樣的坍塌,“太可惜了”。(據澎湃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