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5月29日報道,上周末以色列軍隊空襲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一處難民營所用炸彈由美國制造。然而,美國政府當天仍不承認以色列在拉法的軍事行動已逾越美方口中“紅線”,稱需等待以方對空襲的調查結果。
【彈頭型號易辨認】
以軍聲稱26日晚在拉法空襲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目標,致兩名哈馬斯高級成員死亡。加沙地帶衛生部門則說,空襲導致至少45人死亡,包括至少12名婦女、8名兒童和3名老人,逾200人受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華盛頓郵報》29日報道援引巴勒斯坦記者阿拉姆·薩迪克提供的照片以及多名專家的說法,稱以軍空襲使用了美制GBU-39小直徑炸彈。
薩迪克27日探訪遇襲難民營,拍攝到炸彈碎片。多名爆破專家根據照片作鑒定,確認炸彈碎片上的“81873”編碼關聯一家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武器部件生產商。專家同時確認,碎片來自美國波音公司制造的GBU-39炸彈,因其彈頭、制導和尾翼部分設計獨特、易于辨認。
以軍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28日稱,空襲采用了以軍戰斗機“所能使用的最小炸彈”,且襲擊針對特定目標。空襲后難民營燃起的致命大火并非全由以軍炸彈引發,以軍正調查起火原因。
上述兩家美國媒體均稱,哈加里的說法與專家判斷不矛盾。雖然GBU-39炸彈屬于精確制導炸彈,但英國陸軍前軍官克里斯·科布-史密斯指出,在人員密集區域使用這種炸彈“總會有風險”。
以軍稱空襲發生在以方所謂“人道主義區”之外,但《華盛頓郵報》指出,以軍并未在空襲前通知附近居民區撤離。
【所謂“紅線”在哪里】
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3月9日宣稱,如果以軍攻入拉法,將踩踏“紅線”。他本月8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稱,如果以軍進攻拉法,美國將不會為其提供炸彈等武器。有線電視新聞網當時分析,拜登的表態是為以色列在拉法的軍事行動設定“紅線”。
根據最近動向,美聯社28日報道解讀說,美國政府當下眼中的“紅線”似乎是,以軍應在確保平民安全前提下才能對拉法展開大規模進攻,否則美方將停止向以色列輸送攻擊性武器等援助。
然而,在26日晚以軍空襲拉法事件后,美方官員仍不認定以色列越過“紅線”,堅稱美國不會調整相關政策。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29日稱,美方無法確認以軍空襲使用的武器種類以及使用方式。他還稱,美國將等待以方調查結果,來判斷上述空襲是否影響美國對以軍援。
美國國內不少專家學者呼吁拜登政府依據上世紀90年代出臺的《萊希法》,以嚴重侵犯加沙地帶巴勒斯坦民眾人權以及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為由,停止對以軍援。
《萊希法》得名于法案起草者、聯邦參議員帕特里克·萊希。曾長期擔任其顧問的蒂姆·里澤說:“許多時候,以色列人所作所為仿佛國際法對他們不適用一樣,而我們政府的行為也仿佛《萊希法》不適用于以色列人一樣。由此形成一種免責文化,便于他們對巴勒斯坦人幾乎為所欲為而無需擔責。”(新華社專特稿)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