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說導演丁晟。丁晟導演的作品序列有一個顯著特點,底線比較低,天花板并不高。像《硬漢》和《解救吾先生》這兩部勉強能說道的作品,演員本身的表現確實美化了劇本,我不能說丁晟導演是電影學院學美術的就說他盲目自信,畢竟馮小剛導演也是美工出身。英雄不問出處,但是眼前這部喜劇片《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已經讓丁晟導演貌似可以駕馭各種類型。
第二點說劇本。表面上這群演員的導向是喜劇,實際上導演還想玩出戲一點,讓喜劇融合一點懸疑,所以剝落完一切,躺在那里的干尸是懸疑,你甚至可以說,攢出來的局是簡裝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是一個奇葩的復仇故事。當然最后鬧騰個沒完沒了,強行反轉故事為了懸疑而懸疑,沒事找事去懸疑肯定非常刻意。既不是喜劇,也不是懸疑。
田雨唱:“咬緊了牙關你為哪樁!”
哐啷!謙兒哥酒瓶子爆了田雨的頭。
于謙說:“老子TM唱的是川劇!”
確實徘徊在喜劇和懸疑的兩端,哪一頭都沒有做好。
撤檔網播口碑跌落
第三點說演員。真的,就吃火鍋聊事情這件事來說,昆汀·塔倫蒂諾的對話信息密度,可以拍100部《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也就是這幫人100頓火鍋也聊不明白。我還真不是想說楊冪演戲不行,楊冪演喜劇片和驚悚片都是一個樣子和水準,但楊冪沒標榜過自己演技好。另外哥幾個演喜劇真是災難,一下就標出了上限。我想說的是謙兒哥,當然肯定是個優秀的相聲演員。有一年《老師好》來合肥宣傳,我就問他玩票演電影到主演一部正劇什么感受,謙兒哥有點不高興,他覺得自己不是玩票,每一個角色都走心。
后來《老師好》在澳門電影節給謙兒哥拿了個影帝,不知道有沒有加深謙兒哥的迷思。這個影帝怎么類比呢,馬龍橫掃尼日利亞乒乓球國家隊奪冠,或者干脆楊冪憑借《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勇奪奧斯卡影后。喝酒抽煙燙頭是能噓著起哄,到電影院里,整個德云社搬來也不一定好使。
檔期飄搖是一個“指南針”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撤檔。2016年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從國慶檔撤退,在當年11月份公映拿到了尚可的票房,但那回是有不可名狀的原因。包括后來《囧媽》直接上流媒體被罵,我覺得也有點冤枉,還不能叫可恥的“撤檔”,可恥的撤檔我印象里是從鄧超和俞白眉的《中國乒乓》開始的,然后今年春節檔的“敦刻爾克大撤檔”,號稱中國影史“撤檔元年”,扎堆撤退。打不過就跑,照理說也無可厚非,但這種戰斗方式,搞得好像有人欺負你一樣。實際上,除了《我們一起搖太陽》是吃了題材和檔期犯沖的虧,大部分逃兵,都被市場槍決了。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的操作就更奇葩,它不是想體面地離開檔期現場,這邊剛說撤檔,那邊就直接上了流媒體。勞動節剛買票支持過電影的勞動人民,直接怒了,《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也順利以5.7分成為檔期“底線”和“底褲”。其實這片子五一撤檔可不是第一次撤檔,最早是說要在今年1月公映的。
該!當然是該。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行蹤詭異的東躲西藏的電影,是行走的避雷針。你不需要知道導演是誰,主演是誰,也不需要知道它是什么類型,肯定是“爛片”類型。那時候就別管吃相了,起碼你可以驕傲地說:當時,我沒有動筷子。(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