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13時20分,在河南省林州市臨淇鎮孔峪村十字路口,一名頭戴棒球帽、身著黑衣、手提編織袋的男子躍入民警郭麗軍的眼簾,職業的敏感使他心頭一顫——雖然帽檐遮面,衣著也與出逃時不同,但郭麗軍篤定此人就是4天前殺人后潛逃的宋某!
隨著抓捕民警全力合圍,已經驚慌失措的嫌疑人沒有任何反抗,直接趴倒在地。
至此,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2024·4·27”命案成功告破。
案發:賃屋血案
4月27日8時許,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某城中村一出租房外,陳師傅拿著鑰匙卻始終打不開大門,給工友宋某、郭某打了幾遍電話,卻一直顯示關機,10分鐘后他開始急躁起來,沒忍住對著大門狠踹一腳:“說好了今天讓我過來拿洋鎬,現在又連個人影都看不到,到底幾個意思?”
兩天前,他來這里存放工具時,宋某、郭某尚在家中,當時郭某還拉著他的手一直數落宋某,但雙方并未因此發生爭吵,陳師傅也沒有多想,約定好拿工具的時間后便離開了。
可現在兩人不僅不接電話,就連大門都不開,陳師傅實在是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一氣之下,便找來一根鋸條鋸開了鎖。
進入院子后,發現地上有點點血跡,陳師傅頓感不妙,順著血跡慢慢走到郭某租住的房門前,透過門縫發現,床上郭某正躺在血泊中,陳師傅嚇得大叫一聲拔腿就跑。
接到報警后,長治市、區兩級公安機關迅速組織警力,趕赴現場展開現勘和案件偵破工作。
狹小的出租屋陳設凌亂,死者郭某橫陳在血泊中,身中30余刀,刀傷主要集中在頭部和面部,頸部被銳器砍擊后皮肉外翻,身后的一大攤血跡已呈暗黑色。現場慘狀讓見多識廣的刑警也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從血跡干涸的程度來看,警方推斷,郭某死亡的時間應該在4月25日21點至24點之間,距離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已經過去近30個小時。
警方在初步調查中發現,死者的合租工友宋某在案發后神秘失蹤,而在進一步走訪中民警獲悉,4月25日21時40分許,宋某曾在離出租房不遠的干果店換取現金。種種跡象表明,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但此時,嫌疑人宋某已將手機關閉,音訊全無。
偵查:跨省巡線
嫌疑人作案手段殘忍,影響十分惡劣。長治市、區領導高度重視,分別作出批示,要求公安機關迅速破案。與此同時,消息不脛而走,一些被渲染的故事在坊間彌漫開來,街頭巷尾,眾說紛紜,警方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鑒于案情重大,長治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秦書偉責成分管副局長李朝陽抽調精銳警力會同潞州分局成立“2024·4·27”專案組。
警方以案發現場為中心,對轄區周邊所有的公共復雜場所展開大規模排查,對嫌疑人的社會關系逐一走訪,同時調取案發期間全市主要交通路段的信息進行辨認、比對,重塑嫌疑人作案后的行蹤軌跡。
偵查結果表明,4月26日8時許,嫌疑人宋某乘坐前往林州的小巴客車離開長治。先期到達林州的偵察員也反饋,4月26日14時許嫌疑人曾在該地出現過。4月27日中午,專案指揮部移師林州。
與此同時,一紙通緝令通過主流媒體、官方公眾號、微信朋友圈等各種渠道將案情及犯罪嫌疑人的相關資料及時向廣大市民進行公布,發動群眾積極提供線索。
追兇:尋覓追蹤
指揮部剛到林州便感到困難重重——嫌疑人無穩定職業,不善與人交往,沒有什么朋友,由于常年在外打工,同村人對其印象也很模糊。而且,嫌疑人一直以來都未曾更換過二代身份證,警方無法通過信息登記來查找。加之嫌疑人逃亡中以步行為主,刻意躲避監控,并丟掉了隨身攜帶的通訊工具,種種因素疊加,讓抓捕工作變得異常艱難。
從當地調取的監控視頻顯示,4月26日18時許至27日凌晨1時,嫌疑人數次在林州市主城區出現,每次穿街過巷作短暫停留,便潛入沒有監控的路段,直至從畫面中徹底消失,剛好和警方打了個“時間差”。
為確保能夠迅速抓捕犯罪嫌疑人,防止其脫逃甚至再次作案,危害社會,4月28日,專案指揮部從潞州分局調集有豐富偵查經驗的民輔警,由潞州分局副局長侯艷冬、刑偵大隊長楊波帶隊前往林州,以嫌疑人在監控中的最終消失地為重點輻射區域,展開大范圍搜捕追蹤,并在林州市范圍內張貼、發放了1.5萬份懸賞通告和協查通報,懸賞3萬元至5萬元征集線索。
同時,山西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的專家受命火速增援,李朝陽與潞州分局局長王慧清也趕赴林州,坐鎮指揮案件偵破和嫌疑人抓捕工作。
按照預定方案,指揮部將林州市主城區劃分為9個區域,投入百名警力摸底排查,對嫌疑人可能逃跑的路徑展開全方位的圍追堵截。然而,居無定所的宋某似乎突然“人間蒸發”,張開的法網始終沒有收獲“獵物”。
隨著時間的流逝,參戰民警寢食難安、日夜奔波,他們暗暗發誓:不把藏匿于深淵的犯罪揪出來,決不罷休。
收網:插翅難逃
“看這個畫面,嫌疑人為什么不前行幾米繞過路口,而選擇在對向出租車疾馳時翻越護欄,可見他繼續潛逃的欲望已經非常強烈!”
“嫌疑人多年未回林州,城市變化讓他無所適從,如果繼續潛逃他一定會選擇相對熟悉的人或地方。”
“大多數視頻都顯示嫌疑人在林州市主城區活動,唯有一段監控畫面表明他曾在臨淇鎮出現過,那么,嫌疑人是否與臨淇鎮有關聯呢?”
4月29日夜,專案指揮部再次召開案情分析會,對前期工作進行復盤,對嫌疑人最后消失的視頻畫面反復觀看。
綜合分析后,決定重新調整偵查思路:一是擴展調查范圍,排查新的社會關系人;二是調集警力前往主要村鎮的出入口進行布控;三是繼續加大通緝力度。
林州市臨淇鎮交通發達,東與東姚鎮、五龍鎮相接,南連衛輝市,西與輝縣市接壤,北鄰茶店鄉、桂林鎮。
按照專案指揮部要求,4月30日,堠北莊派出所所長郭麗軍帶領一個5人抓捕小組,趕赴40公里外的臨淇鎮進行走訪排查。苦于線索稀少,5人小組只得選擇最“笨”的偵查方式,逐門逐戶走訪,拿著照片詢問路人,并廣泛發動群眾提供線索。
不懈的努力終于換來柳暗花明,臨近13時許,抓捕工作出現拐點,郭麗軍接到指揮部電話,群眾舉報臨淇鎮孔峪村有一名男子與懸賞通告中的嫌疑人相似。
抓捕小組迅速進行核實。13時20分,在孔峪村十字路口,一名頭戴棒球帽、身著黑衣、手提“遼河一號”編織袋的男子出現在偵查員的視線。雖然帽檐遮面,衣著也與出逃時不同,但追捕3天的偵查民警仍然認出此人就是宋某!民警全力合圍,已經驚慌失措的嫌疑人沒有任何反抗,直接趴倒在地。
供述:悔不當初
落網后的宋某痛哭流涕,對所犯罪行懊悔不已,只是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
在指認作案現場之后,承受不住精神壓力的他終于說出了慘案背后的真相。
嫌疑人指認現場
原來他和死者郭某相識時間并不長。2023年9月份,他們在長治打工時相識,由于同是林州老鄉,二人相談甚歡。在得知郭某尚在旅館暫住,宋某便盛邀他一起合租,彼此有個照應。
誰知住在一起后,二人卻因生活瑣事屢發爭執、反目成仇。宋某平時沉默寡言,性格有些偏執,長久以來的憤懣積壓于心,日積月累,讓他對郭某恨之入骨。4月25日晚,雙方再次發生爭吵,沖動的他便拿出菜刀揮向郭某,最終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慘劇。
宋某經濟拮據,且無身份證件,對他而言,逃跑的方式只有步行和搭乘小巴車,困了就鉆麥子地,餓了就去沿途的小賣鋪買點零食。
宋某說,逃亡的4天,他膽戰心驚、度日如年,被抓的那一刻,好像釋懷了。
據法治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