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計亮年院士,因病于2024年4月2日15時26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
自強不息,科研報國
計亮年院士于1934年4月出生在上海,1952年以化學系全年級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山東大學化學系。畢業后,被國家核工業部選拔成為全國第一批原子能人才,進入北京大學原子能系進修。先后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核工業部衡陽礦冶工程學院、廣東工業大學任教和學習。
1975年,計亮年院士調入中山大學,先后擔任中山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主任、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首任院長;兼任廣東省化學會秘書、副秘書長、秘書長、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
計亮年院士長期從事生物無機化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始終不懈探索金屬酶的化學模擬及其構效關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1965年在《科學通報》上發表題為“鎘吡啶絡合物”的論文;1972年參加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承擔的冶金部合作攻關項目“羥肟類萃取劑萃取銅”研究,該項目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76年創建中山大學生物無機化學研究團隊,以金屬卟啉大環配合物作為細胞色素P450單加氧酶的模擬酶活性中心,實現了在常溫常壓下將環己烷氧化為環已酮的實驗,上述成果被用于湖南岳陽石油化工總廠的環己烷氧化生產環己酮工藝改造;1982年在美國西北大學訪問學習期間,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茚基動力效應”,被譽為該發現的三位貢獻者之一;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國內率先開展釕多吡啶配合物作為核酸和生物大分子結構探針和治療藥物研究,成為當今全球研究釕配合物在該領域時間最早最長、系列性論文發表最多、研究范圍最廣的三個主要課題組之一。
計亮年院士曾在生物無機化學領域的學術機構中擔任國際組委、國際顧委等職務,并多次組織和承辦了大型國際生物無機化學會議。他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0多篇,已授權和公開國家發明專利39件,并為我國綠色石油產品工業化提供理論先導作用。
計亮年院士曾獲國內外多項殊榮。1989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并被授予特許化學家稱號;1992年起擔任《MetalBased Drugs》等四種國際刊物和《無機化學學報》等五種國內刊物編委;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計亮年院士不僅是一名成績卓著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一名成果豐碩的教育工作者,將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科技型人才。
1978年,計亮年被中山大學選為校內第一批重點培養教師,他夜以繼日、全力專注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學工作,先后獲得了國家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11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設獎以來生物無機化學學科第一次獲得的獎項),因其杰出的教學和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個人榮譽獎12項(包括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2013)、“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01)、首屆“孺子牛金球獎”(1995)等)。
從1983年至2018年退休前,計亮年院士先后給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講過無機化學等11門基礎課和專業課,使中山大學生物無機化學學科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在國內外占有一席之地。
他負責的“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合格的高層次人才”項目于1997年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同年獲國家教委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計亮年院士先后培養(包括在讀研究生)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100余名,大部分都已成為我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學術帶頭人、技術骨干和負責人,為我國科研界輸送了大量人才。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計亮年院士桃李滿天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示了如何才能成為一名真正成功的科研者。
計亮年院士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獎11項、榮譽獎13項,國家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其中,1997年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同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0年獲“寶鋼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1年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永葆黨性 情系康樂
自1975年調入中山大學,計亮年便扎根康樂園,將滿腔熱情傾注于化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沒有黨,沒有中山大學,就沒有我的今天”,計亮年院士曾滿懷深情地說,因為在他波瀾曲折的人生歷程中,是中國共產黨幫助他、支持他,讓他感受到溫暖與關愛。
1982年,計亮年提前結束在美國西北大學的訪學研究,毅然決定回國。他的導師巴索羅院士感到非常惋惜,致信給當時的中大化學系系主任,贊揚了他的聰明與勤奮,并由衷感嘆道:“我非常羨慕能有計亮年這樣一個人在你們的隊伍里。”
回國后,學校高度重視計亮年的研究工作,盡最大可能為他配置了實驗室設備等科研條件。在中大的42年里,歷屆各級黨政領導都給了他極大的支持和鼓勵。對此,計亮年院士一直感念在心。
2014年4月29日,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計亮年院士榮獲201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獎,也是2012年該獎項空缺后,2013年度該獎項的唯一獲得者。
心存感激,情系中大,計亮年專門將個人獎金中的50萬捐予學校,設立“計亮年獎學金”,旨在獎勵化學學院內從事化學與生命學科交叉研究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計亮年院士與2021年度計亮年獎學金獲獎者合影)
計亮年院士設立“計亮年獎學金”的初心是“給中山大學還一個心愿”,希望同學們重視交叉學科,鼓勵年輕的學子們攀登科學高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是為了使國家繁榮富強,使中山大學發展得更好。
計亮年院士教誨同學們科研是為了創新,是一個需要堅持、勤奮和認真的過程,要敢于去做交叉學科的研究,敢于發表自己的創新理念。
計亮年院士不忘初心,淡泊明志,謙遜低調,并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如水般潤物無聲,予人甘甜與清爽,善利萬物卻不求回報,心懷大愛。
2020年12月27日,為表彰計亮年院士多年來對學科建設和化學學院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化學學院向計亮年院士頒發了杰出貢獻獎。
獲獎后,計亮年院士發表感言,對學院和學校一直以來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同時殷切期待學院的年輕師生能夠在化學領域勇攀高峰,勇立潮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績,將學院和學校越辦越好,使我們國家的化學教研事業越來越強大。
蘇成勇院長、阮文杰校友為計亮年院士頒發杰出貢獻獎
沉痛哀悼 深切緬懷
計亮年院士是黨員先鋒,學界楷模。他一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數十載如一日堅持教書育人、潛心科研工作,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中國生物無機化學發展的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篇章。
計亮年院士的逝世是中山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學術界的重大損失。
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計亮年院士!(據中山大學官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