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麻醉學家、教育學家、麻醉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麻醉與重癥醫學科重要創始人與奠基者之一、仁濟醫院終身教授、前麻醉科主任孫大金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4月5日6時2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
孫大金。上海仁濟醫院 供圖
孫大金于1929年12月出生,曾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副主任委員、顧問;上海醫學會理事、麻醉分會主任委員、阻抗分會主任委員、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麻醉學雜志》副主編、顧問;《臨床麻醉雜志》副主編、顧問;《上海醫學》編委;國外醫學《國際麻醉與復蘇雜志》顧問;《Anesthesia and Analgesia》和《Anaesthesia》雜志中文版顧問;上海市麻醉質控專家、醫療事故鑒定專家、藥品評審專家。
1954年7月,孫大金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醫學系本科,畢業后進入仁濟醫院工作,從事臨床麻醉50余年,是我國麻醉學科的重要創始人與奠基者之一。
1954年3月,全國首例心臟二尖瓣閉式分離術在仁濟醫院獲得成功,開創了國內心臟手術的先河。在孫大金的努力下,心臟手術麻醉逐步開展。1956年在國內首先開展低溫麻醉下腹主動脈瘤切除血管移植術,1957年在低溫下施行國內首例心內直視術-肺動脈瓣狹窄切開術麻醉,在國內首先闖入心內直視術禁區。
1972年,他主持首例針麻體外循環心搏停跳直視下修補心內缺損。國家郵政局為紀念針刺麻醉的成功,專門發行兩張以體外循環為背景的郵票。1979年,孫大金參加了中國首屆針灸大會,并在大會上發表了精彩的報告。1982年,他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中心靜脈穿刺插管測壓、橈動脈穿刺插管測壓等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應用Swan-Ganz漂浮導管測定肺動脈壓和心排血量,開創了國內血流動力學監測的先河,為我國臨床監測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孫大金歷來重視醫教研工作,并確立以麻醉和循環為主攻方向。在心血管麻醉的實驗和臨床研究、臨床麻醉藥理、無創和有創血流動力學等研究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他先后主編了《麻醉機和呼吸器理論和應用》、《重癥監測與治療》、《心血管麻醉和術后處理》、《實用臨床麻醉學》等多本麻醉學論著,發表論文200余篇,還獲得國家中醫藥醫管理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中醫藥醫管理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原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上海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三等獎(4次)等多項榮譽獎項。
1992年10月,他獲得國務院突出貢獻證書,享受特殊津貼。2008年,他獲得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終身成就獎。
此外,孫大金還建立了臨床麻醉藥理研究室和原衛生部、原上海市衛生局藥理研究基地。1983、1989年以來分別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12名,其中博士9名,并建立了麻醉學博士點,為完善學科梯隊建立和培養“跨世紀”人才作出貢獻。(據澎湃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