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4月2日,記者在全省特色農業發展現場會上獲悉,我省特色農業資源豐富、品類齊全,既有蔬菜、茶葉、食用菌、水果、中藥材等代表的特色種植,也有以小龍蝦、郎德鵝肝等為代表的特種養殖,還有將生產、生態、生活融于一體的休閑農業。
下一步,我省著力做好“土特產”大文章,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推進設施蔬菜提檔升級、推動食用菌產業振興,同時打造千億級茶葉綠色食品產業,助力安徽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新增設施蔬菜播種面積18萬畝
據介紹,2023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1180.9萬畝、同比增長2.3%,居全國第13位;蔬菜產量2630.1萬噸、同比增長3.6%,居全國第12位。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464.4萬畝、同比增長4.9%;產量1196.5萬噸、同比增長5.3%。
下一步抓好蔬菜穩產保供,推進應急保供基地建設,提升蔬菜供應能力與水平。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優化設施農業布局、升級改造老舊設施、推進先進設施示范,今年力爭新增設施蔬菜播種面積18萬畝以上。
食用菌產業方面,2023年,全省食用菌產量達68.8萬噸、同比增長31.5%;產值99.5億元、同比增長35.6%。“目前,我省食用菌產量僅居全國第19位,不足河南的1/10。”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引進、扶持和培育一批在菌種研發、精深加工、智能生產、設備制造、電商物流等關鍵領域領先的食用菌龍頭企業,提升我省食用菌產業標準化和規模化水平。
2024年,力爭全省食用菌產量達到80萬噸,產值達到116億元。加強品牌培育,以金寨中國藥用菌大市場、亳州中藥材大市場為依托,建設區域性、全國性食用菌產銷聯盟和集散中心。創建一批食用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打造打響“徽菇皖菌”省級公用品牌。
力爭“十四五末”茶產業達到千億元
我省是全國重點產茶區,茶產業也是我省傳統的優勢特色產業,名優茶薈萃,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門紅茶、太平猴魁四大歷史名茶馳名中外。全省茶園面積穩定在320萬畝、全國第6位,干毛茶產量17.57萬噸、全國第8位,出口量、出口額分別為6.73萬噸、2.5億美元,分別居全國第2、第3位,全產業鏈產值達到826.68億元、全國第7位。
近年來,我省聚焦千億級茶葉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目標,實施茶產業振興工程,著力打造以黃山、六安為重點區域的徽茶產業集群,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65家。
下一步,我省要推動行業頭部企業、優質金融資本“入皖涉茶”,深度開發夏秋茶資源,研發新式茶飲、茶食品、茶日化品等系列產品,提升茶葉深加工水平,力爭“十四五末”達到千億元。其次,打造優勢品牌。我省“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品牌價值在全國分別排第11、15、17位,品牌價值遠低于浙江“西湖龍井”(第1位)、云南“普洱茶”(第2位),徽茶市場份額不高。要聚焦“四大名茶”,統籌推動地方優勢品牌錯位競爭,形成規模效應。
開發“藥膳”“藥酒”“藥浴”等產品
2023年,我省水果種植面積穩定在425萬畝、產量902.6萬噸、產值483.35億元,總體居全國中游水平。其中,桃種植面積近100萬畝、居全國第4位;梨種植面積60萬畝、居全國8位。以長豐草莓、懷寧藍莓為代表小漿果類發展迅猛,已分別達到41.59萬畝、13.63萬畝。
目前,我省水果全程機械化率僅20%左右。要結合梨、桃等主栽品種,推廣適用農機裝備及配套技術,將水果輕簡化機械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提升水果綜合機械化率和優質果率。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創建一批“三品一標”生產基地。
中藥材方面,我省中藥材種植面積254萬畝、產量155.4萬噸、全產業鏈產值877.8億元,其中,霍山石斛、靈芝、黃精等“十大皖藥”品種種植面積達100多萬畝。目前,已經形成皖北家種中藥材、皖西大別山特色中藥材、皖南山區中藥材等三大中藥材生產區域布局。其中亳州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120萬畝、占全省一半。
我省要因地制宜建設瀕危稀缺道地藥材生產基地,開展野生資源保護和撫育。集成推廣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建設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道地藥材種植基地,確保藥品源頭品質均一、藥性穩定、安全可控。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開發“藥膳”“藥酒”“藥浴”等周邊產品,推動產業由原材料產出向精深加工轉變。
我省年生產鵝肥肝占全國1/3以上
我省小龍蝦養殖主要以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為主,全省小龍蝦品牌近30個,“合肥龍蝦”、“全椒龍蝦”、“霍邱龍蝦”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前正在著力打造江淮小龍蝦產業集群。截至2023年,全省稻蝦種養面積超700萬畝,小龍蝦產量65萬噸,均居全國第2位。”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養殖面積前三位的3個市是:六安150萬畝、滁州127萬畝、合肥120萬畝,三市約占全省總面積的56%。
下一步我省要推進小龍蝦精深加工。目前我省小龍蝦產業發展突出問題,就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80%以上都是直接烹飪食用。要大力支持小龍蝦養殖企業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進一步提升產業附加值。加快推進小龍蝦產業集群建設,提升我省小龍蝦產業知名度。
鵝肥肝產業也是安徽的特色農業。我省年生產鵝肥肝4000噸、占全國1/3以上,已開發鵝肝醬、櫻桃鵝肝、金磚鵝肝等多個精深加工產品,年產值達5.12億元。主要集中在霍邱縣,“霍邱鵝肥肝”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下一步,要提升品種質量,將協調省內外科研院校與朗德鵝種鵝生產經營企業合作,建設朗德鵝育種中心,外引內培,開展朗德鵝選育復壯工作;加強加工能力,探索更加精細的鵝肝制作工藝,開發出適合不同人群和場合的鵝肝產品。支持鵝肥肝加工產業園建設,形成鵝肥肝產品、冷鏈物流、科技研發、電商銷售等全產業鏈積聚區。
休閑農業力爭今年營業收入突破1100億元
當前,休閑農業巨大的市場潛力正在不斷激發。2023年,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1024.48億元,同比增長10.94%;接待人數3億人次,同比增長29.31%。全省已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78個;國家級、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重點縣78個、55個;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園區55個、256個。
下一步,我省依法盤活閑置宅基地、閑置農房、村集體用房等資源發展休閑農業。立足當地主導產業,結合地域特色、農業文化、民俗風情等,進行休閑化、體驗化、創意化改造,培育多元化的休閑農業產品、線路、產業,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休閑旅游品牌。力爭2024年營業收入突破1100億元。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