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男歌手張遠被曝曾患躁郁癥該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針對被傳患躁郁癥的消息,張遠曬出多張自己的表情包并發文回應:就算有點問題也不是問題。
“感謝yxh‘心疼’我...但個人認為不用過度渲染…在我看來人生浮沉起落,有情緒問題也很正常…所以我一直覺得就算有點問題也不是問題…人有多脆弱…就有多堅強…跨過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鴻溝…便叫做成長……也希望大家開開心心…有事兒想想明天干啥…沒事兒碼頭整點兒薯條…張遠先生現在精神狀態很穩定…且半個月發了五首歌了…明天可以聽聽我八年未發的第一首唱跳《月!光!閃!??!》?!?/p>
公開資料顯示,張遠1985年6月出生,畢業于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內地男歌手、演員,代表作有《棉花糖》《嘉賓》等。
2022年張遠的事業快速發展,與“0713再就業男團”組合參加的《向往的生活》衍生綜藝《歡迎來到蘑菇屋》播出,該節目成功入圍“2022微博綜藝大賞”、“年度品質綜藝”的評選。此后人氣攀升,還登上了2024年央視春晚的舞臺。
雖然張遠在熒屏前的形象是“快樂大男孩”但在此前采訪中透露過自己曾經坎坷的經歷...早在在2011年時張遠曾曬出自己砸墻到紅腫的照片并表示這不是他第一次砸墻了
積極樂觀的背后是并不順遂的人生。
2023年在某綜藝上,張遠直言,或許大家都覺得他樂觀積極,但其實,他過得并不好。“失大戀,賠大錢,兩三年間經歷不止一次至親的生死離別”。
2019年張遠曾接受《人物》的采訪在訪談中他表示:
“快男”和“至上勵合”的開始,都爆了一下。但過去十幾年,事業整體的發展情況就是每況愈下。我輾轉了很多個團隊和公司,試過拍戲,綜藝,給模特做音樂老師,甚至兼過棚,開過酒吧。
對2013年左右往后的生活,我有點類似于斷片的感覺,都不想再去回憶了。因為我不喜歡那個時間段的自己。那幾年我自己看自己,我都覺得好討厭。我對自己太不好了。就覺得自己是個廢物。在北京,只是茍活而已。到底這些年我在干什么?我在堅持什么?真的有一種墮入無邊黑暗的感覺,我覺得我是廢物,我這十年什么都沒有做。
容易被誤解的躁郁癥到底是什么?
躁郁癥又叫雙相障礙,是一種既有抑郁發作,又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的心境障礙。如果躁郁癥被當成抑郁癥治療,患者不僅難以從抗抑郁藥物治療中獲益,還有可能反受其害。
事實上,即使醫生準確診斷出了躁郁癥,要想讓患者及其家屬接受也不容易。比起已經廣為人知的抑郁癥,躁郁癥面臨更大的偏見——許多人認為躁狂就是精神病,就是歇斯底里、喪失理智,是一件羞恥的事,因此會下意識地抗拒和否認。
俗話說,“自古躁郁多才俊”。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患有躁郁癥,如梵高、普希金、歌德等。
瑞典的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成績優秀的學生在17~31歲期間罹患躁郁癥的概率,是成績平平者的4倍。雖然聰明人更容易患病,但躁郁癥也是一種嚴重的、需要被治療的精神疾病。每10萬人中約有200~400人因躁郁癥導致自殺,風險是正常人群的10~30倍,甚至高過抑郁癥。
一些患者家屬認為躁郁癥不需要治療,熬過去就好了,這是嚴重認知誤區。對躁郁癥患者而言,遵醫囑用藥至關重要。目前,藥物仍是躁郁癥最主要的治療手段,藥物有逆轉大腦病理性改變、幫助神經細胞修復的功能。
躁郁癥患者往往比較要強,渴望成功、追求完美,希望自己有一個轟轟烈烈的人生。但正如楊絳所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因此,對于躁郁癥而言,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甘照宇表示,“更愿意建議他們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學會接受平凡,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p>
對此一事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有人認為張遠現在積極樂觀,就很好
(據齊魯晚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