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河南洛陽西工區市場監管局通報,針對網友反映的“爛尾樓”民宿問題,市監局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立即開展核查處理,目前已依法依規對大樓內不具備經營條件的民宿全部進行了關停,同時約談大樓物業管理方,督促其加強衛生和安全管理。下一步將加強對轄區民宿的日常監管,積極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民宿竟然開在爛尾樓里?
12日上午,當事人小肖(化名)告訴記者,訂房前并不知道大樓外觀像爛尾樓,后來自己有些害怕,凌晨1點左右退房離開了,并未申請退款。
由于裝修氣味刺鼻,網友小肖半夜退房離開。受訪者供圖
去年已有顧客反映過
記者搜索發現,小肖吐槽的民宿位于洛陽市西工區名門XX樓盤內某棟樓,這棟樓內開有多家民宿,大部分民宿每晚價格為200元左右,但也有一些裝修不錯的民宿,每晚價格超過500元。
12日下午,這棟樓里的多家民宿經營者對記者稱,大樓外觀的確沒有修繕完畢,但并不影響居住,“外觀因為開發商和物業的原因,不太好看,但外觀跟房間內是沒有關系的。我們這邊都是正常入住的,只是說外觀不太好看,看著像爛尾樓。”另外一名經營者還表示:“ 位置裝修都很好,停車也很方便,還在市中心?!?/p>
去年7月,就有顧客留言吐槽此事。網絡截圖
附近社區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這些民宿確實可以正常入住,但如果無法接受這樣的外觀,建議換家酒店。
行業亂象須倒逼職能部門強化監管
統計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在線民宿交易規模就超過了200億元。從近兩年各地出臺的相關政策來看,推動民宿行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共識。
然而,由于缺乏規范管理,在線民宿在給人們帶來旅游新體驗的同時,也帶來了“成長的煩惱”。尤其是,部分民宿安全衛生條件差、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僅給消費者造成困擾,長遠更將影響民宿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比如,此次被曝光的一棟“爛尾樓”里,竟然經營著多家民宿,其環境和衛生安全等問題,可想而知。在線預訂的消費者,要么湊合將就,要么只能臨時退房,而相關職能部門也只是建議消費者如果擔心就不要預訂。
這種被迫“用腳投票”的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類似“爛尾樓”民宿的問題,當然也無法將民宿行業發展帶出目前的尷尬境地。
事實上,在民宿規范管理方面,除了各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早在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也發布了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065—2019),被業界稱之為旅游民宿“新國標”。然而,這并沒有立即改變民宿行業現狀。
尤其是,相關管理規范的法律地位模糊,諸如該不該管、誰來管、如何管、管什么等仍是現實難題,這也導致民宿服務標準不一、民宿交易平臺責任義務模糊、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
比如,由于民宿交易平臺,主要是在線上撮合房東與房客的交易,而房東很少經過專業的服務培訓,導致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服務質量缺乏保障。今年春節前夕,就有部分民宿訂單被房東以各種理由取消或要求加價,招致負面輿論。
民宿經營中的房東財產安全、房客人身安全及隱私保護等問題,也時有報道。此次“爛尾樓”民宿問題,則再一次表明,民宿行業距離真正的規范化發展,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對此,無論消費者還是相關職能部門,都不應止于“用腳投票”。
換言之,“爛尾樓”民宿等行業亂象,須倒逼職能部門強化監管。除了民宿從業者自身要更加注重行業自律、提升服務品質,平臺要強化對房屋及租賃雙方的資質審核,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也應盡早提上日程。
可以說,當前的民宿行業,亟須研究出臺專門法律法規,明確平臺及租賃雙方責任與義務,使各類相關問題均能依法處置,為民宿這一新興業態的健康有序更大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據封面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