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瀟湘晨報綜合報道 50多歲的周先生喜歡用挖耳勺掏耳朵,一天不掏渾身難受。這習慣他持續(xù)了將近10年,但最近左耳痛、耳流膿,他不得不來醫(yī)院看病,才發(fā)現耳朵里竟然長出癌。
近日,在廣州市珠江醫(yī)院義診現場,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張宏征介紹,這位病人因長期掏耳朵,刺激了外耳道表皮,引起皮膚滲出,多年來的惡性循環(huán),使耳道里長出新生物,誘發(fā)了外耳道癌。
外耳道長出惡性腫瘤
據介紹,當發(fā)現耳朵不適時,周先生先是自己買了些滴耳液和口服抗生素,結果癥狀非但沒有好轉,還出現膿血,這才著急起來。
左耳:外耳道有腫物(左圖) 對比右耳:外耳道通暢,鼓膜完整(右圖)
張醫(yī)生在給周先生檢查時發(fā)現,他左外耳道長了淡紅色腫物,結合他長期的掏耳習慣,立即為他進行外耳道腫物病理檢查,結果證實周先生患的是罕見的“左外耳道鱗狀細胞癌”。
“耳朵也會得癌癥?”周先生十分驚訝,所幸經過手術切除并輔以放化療,周先生恢復良好。
極易漏診誤診
外耳道癌是少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總體發(fā)病率在百萬分之一左右,初期易誤診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容易漏診,主要臨床表現為:
1、耳流膿
可為血性分泌物。外耳道鱗狀細胞癌患者常常有反復發(fā)作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者外耳道炎的病史。
2、耳痛
當腫瘤累及局部神經、骨質時,會引起耳部的疼痛,抗生素以及止痛藥都難以緩解,外耳道腺樣囊性癌的患者,早期即可出現間歇性耳痛,并成為首發(fā)的癥狀。
3、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眩暈
當外耳道的腫塊阻塞了外耳道,或者累及中耳甚至內耳的時候,會出現耳悶、耳鳴、聽力下降以及眩暈等癥狀。
4、其他癥狀
晚期腫瘤患者,因侵犯范圍擴大,會出現相應的面神經及后組顱神經麻痹的癥狀,像面神經麻痹、聲音嘶啞、飲水嗆咳以及吞咽困難等,侵犯到顳下頜關節(jié)時會出現張口受限。
張醫(yī)生說,確診外耳道癌要靠病理,同時還需要進行聽力學、顳骨CT、顳骨頸部增強MRI、肺部CT、超聲、ECT等相關的檢查,腫瘤累及大血管時,還需做MRA、MRV,PET-CT等檢查,可幫助判斷是否出現遠處轉移。
頻繁挖耳朵是主要原因
外耳道癌多見于40-60歲的成人,和多種高危因素相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