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信用建設直接關系營商環境。大皖新聞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了解到,安徽推進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合肥、淮北、宿州、蚌埠、蕪湖、安慶6市入選全國信用建設示范城市,全省16個城市中11個排名進入全國前30,數量居全國第一。
為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聚焦企業開具證明“難、繁、久”等問題,安徽全面推行1份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實現“網上辦、隨時辦、實時辦、免費辦”,入選全國優秀信用案例。自2023年3月改革實施以來,累計為企業提供信用報告下載6.9萬份,替代傳統無違法違規證明140萬余份。
此外,2023年全省“信易貸”平臺發放信用貸款9.4萬筆、3396.4億元,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率先實現省級發改、市監修復協同,落實“兩書同達”、短信提醒,開展專項行動,幫助8.5萬余家企業修復失信記錄17萬條。
新的一年,如何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信用環境?記者了解到,安徽將開展企業信用提升“8620”專項行動,培育新增8萬家A級納稅人等守信激勵對象,幫扶推動6萬個主體退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引導完成2萬條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動態清零”政府失信被執行人案件。同時,推深做實“信易貸”模式,拓展平臺服務功能,提高平臺獲貸企業數量。
不僅如此,安徽還將共同建設“信用長三角”平臺,研究區域通用的信用信息歸集標準。加強區域文化旅游、生態環境、市場監管、食品安全、藥品安全、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信用信息共享互認,推進區域“信用+”應用場景互通。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通訊員 徐敏莉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