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骨科成功救治了一位因夢游不慎從6樓摔落,導致雙下肢癱瘓的患兒。15歲的孟迪在夜間“夢游”時,不慎從6樓家中墜落,一小時后才被人發現,當時他的雙下肢已無法站立,感覺麻痹。
這個案例值得警惕,但究竟什么是夢游?夢游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家長又該如何進行日常管理,保護好夢游孩子的安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心理治療師王廣海與大眾分享了兒童夢游的家庭管理貼士。
夢游雖然大多為良性,但需警惕意外傷害
王廣海說,夢游在兒童和青少年群體中發生普遍,特別是在學齡前及學齡兒童中更為常見。雖然夢游中的孩子經常睜開雙眼或看上去是清醒的,但事實上,他們正處于深睡眠狀態。因此,孩子夢游時,往往會顯得很困惑或茫然,通常喃喃自語或答非所問,并且很難被喚醒。
部分夢游的孩子僅僅表現為走進父母的房間,但也可能會去一些奇怪的地方,如地下室,甚至走到戶外。孩子夢游時可能會有焦慮的表現,動作行為笨拙,并且做一些奇怪的事情,例如在壁櫥里小便。夢游每次可持續幾分鐘至半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因為孩子夢游時處于深睡眠狀態,所以在第二天對所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夢游可偶爾發生,也可每晚都發生,甚至每晚會發生幾次。
“雖然一般認為夢游是良性的,但家長應該特別當心孩子夢游時可能會不慎受傷,例如,可能跌倒在樓梯上或者走出戶外。”王廣海說,上述案例中的孟迪正是在夜間“夢游”時,不慎從6樓家中墜落。
睡眠不足時,孩子更容易夢游
那么,導致孩子夢游的原因有哪些?據悉,夢游通常發生在睡眠最深的階段(也稱為慢波睡眠)。因此,夢游更容易在入睡后的第1至2小時內發生,該時段是深睡眠最有可能出現的時候。夢游在年幼的孩子中更常見,因為他們比青少年或成人有更多的深睡眠。
王廣海解釋,很多孩子偶爾會夢游,約有17%的孩子經常夢游。夢游通常在4至6歲開始,并在8至12歲達到高峰。大多數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再夢游了,但有些孩子在成人后仍會夢游,夢游呈家族聚集性,夢游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現夜驚。
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睡眠不足時,夢游更易發生。“因為睡眠不足后,機體會更容易出現深睡眠。睡眠越深,夢游就越有可能發生。”為此,王廣海說,如果孩子容易發生夢游,那么,任何導致睡眠不足的情況都可能引發夢游,“如當孩子第一次放棄午睡或日程安排發生了變化(如開始上學),任何中斷或破壞睡眠的情況也都會增加夢游發生的可能性,包括睡眠時間不規律(每天睡覺和起床時間總是不一樣);一些其他的睡眠障礙,如打鼾或睡眠呼吸暫停;發熱,生病;一些藥物;睡眠時憋尿;睡在不同的環境中,如野營、朋友家或祖父母家中;睡在嘈雜的環境中;壓力。”
如何保證夢游孩子的人身安全?需做到這幾點
雖然夢游并不可怕,但如果造成意外傷害,后果不堪設想。王廣海提到,夢游的孩子在睡夢中可能會傷害自己或離開居室,因此,家長應當確保所有房屋大門都已上鎖。同時,要確保所有窗戶,特別是二層或更高層的窗戶不要敞開,以免孩子跳出窗戶。
“孩子睡覺的地方應盡可能安全,地板上的物品不應該雜亂無章,物品不應該留在樓梯上,走廊應該是明亮的。”他建議,可以在孩子的臥室門上拴一個鈴鐺,當孩子夢游離開房間時,能夠提醒家長。“如家中有樓梯,則應在頂部放置門欄,防止孩子墜落。”
此后,應用平靜和舒緩的話語引導孩子慢慢回到床上,但如果孩子在引導時感到不安,那就讓其繼續,順其自然;特別需注意不要叫醒孩子,雖然喚醒沒有害處,但也沒有任何益處,而且這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焦躁不安。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確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并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表。“如果孩子早晨看起來很疲倦,可能是睡眠不足。不過,夢游本身并不會讓孩子疲憊,因為他們在夢游時是處于睡眠狀態的。”此外,應避免攝入咖啡因,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并增加夢游的可能性。
“在大多數情況下,夢游癥無須特殊治療。但如果兒童面臨傷害風險或夢游頻繁發生,則需要治療。治療可包括藥物治療或行為療法。如果家長焦慮或者擔心孩子夢游的問題,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王廣海說。
據上觀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