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電視劇《繁花》熱映,“遠看、近看、站著、坐著都好看”的西服定制也被帶火。
位于合肥罍街的一家裁縫鋪,開店近10年。選料、比例和工藝,西服定制“細節決定成敗”; 質感、配飾和改良,旗袍定制哪樣都不能缺,有的老顧客已先后定過9件,還有留學生定制作為禮物贈送。店鋪經營者葛先生說,看到傳統服飾越來越受歡迎,他很欣慰也自豪。
開店近10年
第一件定制是中山裝
縫紉機,量身尺,色彩款式不一的旗袍,挺括有型的西服,這家裁縫鋪位于包河區的罍街,店面不大,卻也雅致。“父親以前做這行。”葛先生說,受父親的熏陶,他喜歡上了服裝,當年報考了服裝設計專業。
“大開眼界,原來衣服還可以這么做。”畢業后,葛先生在上海時裝公司實習,跟在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后面,他對服裝的認識重新定義,“之前想著能穿就行,這時才發現衣服做的好,不僅能體現出穿著者的優點,衣服本身就是一種美。”
3年后,葛先生前往廣州創業,開了一家小型服裝加工廠,服裝設計、生產和銷售一條龍。2014年,葛先生回到合肥,開了葛記裁縫鋪,“從事服裝的定制,主要是傳統服飾。”葛先生說,店面最早位于太湖路,對第一個顧客,他記憶猶新。
“是一名60多歲的老先生。”葛先生回憶,老先生鐘愛中山裝,但跑了合肥的很多店,沒看到有專業定制的店鋪。“選了全毛的料子,做了大概4天。”葛先生說,對成品,老先生非常滿意。
選料、比例和工藝
一個都不能少
“西裝一定要講料作……夏天嘛,派利斯、凡立丁,冬天嘛,法蘭絨、軋別丁、舍維呢。”電視劇《繁花》中的男主角阿寶,請紅幫裁縫量身定制了多套噱頭十足的西服。阿寶在劇中的形象,也從街頭青年成為優雅紳士。
在葛先生看來,西服除了關鍵性的料作,比例和工藝也同樣重要。“比例一定要對稱。”他向記者解釋到,而袋蓋和領子要形成自然的內扣,即做到服帖,“如果做的不好呈現外翻,影響整體的效果。”
“再比如,走線要順,要直,針距要密。”葛先生以店內的一件樣衣為例表示,這是一件運用手工覆襯的西服,“全麻襯,作用是讓西服更加挺括,這也是紅幫旗袍的一種手藝。”他告訴記者,整體講究的是松緊度和契合度,這需要的就是積累。
“你看,這件西服的腰線柔順,袖子也正好與胳膊下垂的弧度吻合。”葛先生坦言,西服的定制,可謂“細節決定成敗”,須經量體、選料、打版、試樣等環節,即行業內講究的“兩次試樣,第三次成型”,方能交付到顧客手中。
“就現在來說,新人結婚定制西服的非常多。”葛先生介紹,顧客一般選純羊毛或羊絨,定制款價格豐儉由人,主打的賣點即為“合體”。
質感、配飾和改良
哪樣都不能缺
款式多樣的旗袍,也是顧客定制的“常客”。葛先生向記者展示著風格不一的旗袍,在其講解下,記者也認識了葫蘆扣、蝴蝶扣和琵琶扣。“前幾年流行刺繡,現在顧客的定制以淺色素雅為主,再配以不同的扣飾,珍珠或者蕾絲等配飾。”
就旗袍定制而言,葛先生強調首先是“選料”,“質感一定要高,多以桑蠶絲為面料,柔軟親膚穿著合體。”他介紹,旗袍對工藝的要求也很高,比如店內的一款紫色桑蠶絲旗袍,配撞色包邊和手工刺繡,定制周期在一個月左右。“繡娘手工刺繡,貴就貴在手工上。”此外,旗袍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邊做邊熨燙,更加符合人體的曲線。
“比較滿意的,應該是一件桑蠶絲面料的大襟長袍,是和妻子一起做的。”葛先生說,妻子是一名工藝師,兩人在上海服裝公司相識后走到一起,現在共同打理裁縫鋪,這件長袍經過了染整、紗洗再整理成型,頗費了一番功夫。
送親友,贈同學
欣慰傳統服飾受歡迎
“十年前的老顧客,一直在這里定制衣服。”葛先生告訴記者,做服裝定制,相對而言比較“小眾”,能堅持下來不容易。“考驗的是耐性,做的是技術,也是情懷。”
“我發現一個現象,現在不少大學生跟我說喜歡傳統文化,來定制旗袍。”葛先生高興地說,大學生一般選擇素雅和性價比高的款式,“有的路過店里,也會進來聊上幾句,真的是一個好現象。”他告訴記者,還有在國外留學的大學生到店里定制旗袍,“說這是國粹,要送給同學做禮物。”
(受訪者供圖)
讓葛先生更自豪地是,一名外國友人已經在店里定制了9件旗袍,“一口氣定了5件,去年10月底又定了4件。”葛先生說,其中一件是一款水墨畫的旗袍,是這名女客戶在國外演講時穿著,“她還發了身著旗袍和朋友的合影,表示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推廣至全世界。”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攝影報道(備注除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