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央視反腐電視專題片《持續發力縱深推進》播出第二集《政治監督保障》,劍指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披露的內幕觸目驚心。
黑龍江省原糧食局3任局長落馬。專題片截圖
黑龍江作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國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開展以來,截至2023年11月,黑龍江省紀檢監察機關向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堅決亮劍,保持查辦案件高壓態勢,嚴懲糧食系統腐敗問題,立案1011件,采取留置措施132人,作出黨紀政務處分1367人,13名廳局級干部受到查處,省紀委監委嚴肅查處了省原糧食局胡東勝、朱玉文、辛敏超等三任局長。
朱玉文(黑龍江省原糧食局黨組書記 局長):我當局長以后,因為你管的是全省的大糧食、大糧倉,感覺有點飄飄然,還是對自己的自控力(不強),沒有按照黨的要求去做。
【解說詞】朱玉文,2016年到2019年期間擔任黑龍江省原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2023年1月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他涉嫌非法收受財物1700萬余元,其中超過一半發生在省糧食局任職期間。他和另兩任落馬的省糧食局局長突出的共性就是利用職權牟利。
李英麗(黑龍江省紀委監委第五監督檢查室主任):糧儲部門的“一把手”,主要是在政策性糧食倉儲審批環節為他人謀取利益,這就是典型的利用職權,審批權限(牟利)。
【解說詞】黑龍江糧食收儲量巨大,對于民營糧庫來說,如果能成為國家政策性糧食委托收儲庫點,就能獲得國家撥給的收購、儲存、銷售等多項補貼,收益豐厚且“旱澇保收”。對收儲資格確定握有決定權的朱玉文,自然成為各路糧企老板爭相“圍獵”的目標。他先后接受6家民營糧庫請托,為它們成為國家糧食委托收儲庫點提供幫助,從中收受數百萬元。
朱玉文:就挺坦然地接受(行賄)。感覺你這么多錢也該(給我),我不支持你,你也不一定掙這么多。實際上你去為企業服務是你的職責,不能把公權力作為謀私利的一種途徑,這是不允許的,就是教訓很深刻。
【解說詞】2018年,富錦市政府檢查發現有家基層民營糧庫存在違規問題,將它列入風險隱患監管企業,這家糧庫為了保住收儲資格,托關系找到了朱玉文。
張海東(黑龍江省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跟朱玉文說,說我這個企業雖然存在一些風險,但是看看能不能我們自己改正,主要是不要影響我們成為第二年代收代儲庫點的一個資格。
【解說詞】朱玉文收下了這家糧庫送上的30萬元,轉頭就向下屬打招呼,使得這家糧庫的委托收儲資格未受任何影響。
孫冰(黑龍江省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主任):因為這種權錢交易問題,對相關企業的資質、資格、能力,沒有審查到位的話,實際上都影響著國家糧食安全的總體的政策的落實。
【解說詞】當前,糧食和物資儲備改革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管好“天下糧倉”、建好“大國儲備”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全系統正在加快深化改革、轉型發展。但是,黑龍江省原糧食局前后三任“一把手”以權謀私、靠糧吃糧,自然難以擔負起監管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使得黑龍江糧食購銷領域亂象頻發,甚至一些國有糧食企業實際被私人老板完全把控,致使國有資產不斷被掏空,直接危害糧食安全。
趙志明(龍安橋糧庫有限公司原總經理):自己有私心,太貪了,現在說啥都沒用了,后悔也沒用了。
【解說詞】趙志明曾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龍安橋糧庫總經理,經查,他貪污糧庫公款2400萬余元,挪用公款1400萬余元,2023年3月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龍安橋糧庫是在2015年由5家國有糧庫改革重組的,富裕縣政府持股51%、民營企業鼎倉公司持股49%。趙志明原本是鼎倉公司的老板,在這次改制中當上了龍安橋糧庫總經理。
趙志明:當時鼎倉和縣政府有個協議,就是說鼎倉這方派總經理,經營管理,政府派董事長當法人,是這種情況。
史耘龍(黑龍江省拜泉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按照協議約定的是由董事長行使的是監督權,日常事務都由總經理去管理,然后董事長進行監督。
【解說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國有控股、公私合營的初衷,是壯大經營實力,形成國資民資合作共贏的良性循環,更好地發展糧食產業、保障糧食安全。然而趙志明擔任總經理后,卻全無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應有的責任意識,想的不是共贏,而是獨占。
趙志明:我過去凈干個體了,也沒在國企(干過),有時候就忘了是國有控股。
史耘龍:這就考驗出什么呢,就是監管,監管很重要。要把監管真真正正地發揮出作用,而不能說流于形式。
【解說詞】當時,富裕縣由縣糧食局長兼任龍安橋糧庫黨委書記、董事長,履行行政管理、國資監管等職責。然而,連續幾任董事長卻都嚴重失職失責、放棄監管。第一任董事長魏洪光甚至一上任就作出了一個惡劣的示范。2015年,按照合作協議,由鼎倉公司出資為龍安橋糧庫建設6個保溫倉,快建好時,魏洪光得知國家將對國有糧庫搭建露天臨時儲糧罩棚給予補助,立即起了套取國家補貼的念頭,授意趙志明將保溫倉外表偽裝成罩棚,等套完補貼再改回來。
史耘龍:魏洪光告訴趙志明,說你聽我的,你上市場上買點葦板,就是蘆葦蕩那種葉子板,草色的那個,然后把這個鋼結構板,因為鋼結構板它外邊是白的,它把這個圍起來,偽裝成一個罩棚結構。
魏洪光(黑龍江省富裕縣原糧食局局長 龍安橋公司原董事長):國家給補貼了,有這政策,心里就想占點便宜,要我說這糧食局長當得很失敗。
【解說詞】6個保溫倉偽造成罩棚,憑空套取了1500萬元補貼款,給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魏洪光身為縣糧食局長,卻造假挖國家墻腳,趙志明看在眼里,自然有樣學樣、變本加厲。他中飽私囊的主要做法,就是先用龍安橋糧庫資金訂購糧食,一旦糧價漲了,就換成個人公司接手銷售,利益獨占。
于雪冬(黑龍江省拜泉縣紀委常委 監委委員):糧食漲價的時候,以他個人公司名義去做,如果跌了就是換成國有糧庫,就是偷梁換柱。公家下本,然后風險由公家承擔,個人獲利。
【解說詞】除了用這種方法貪污國有企業應得利潤,趙志明還從糧庫不斷挪用公款,為自家經營的磚廠、酒廠、路橋等企業“輸血”。
趙志明:你像我轉這些錢告訴財務那邊轉,我就連字都沒簽就來回這么轉,說白了也沒人說,沒人管,沒人控制,想咋整咋整。
【解說詞】趙志明之所以能如此為所欲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幾任董事長都毫不作為,監督監管形同虛設。龍安橋糧庫里的董事長辦公室,實際長期無人辦公。
董龍福(時任黑龍江省富裕縣糧食局局長 龍安橋公司董事長):也沒有電腦,啥都沒有,就是掛個牌,就說是董事長辦公室。始終沒怎么來過,直到后面出現這個問題了,找我談話的時候我才知道。
【解說詞】調查發現,龍安橋糧庫從成立以來從未開過黨支部會議,黨的領導完全虛化;也從未召開過董事會,所有重大決策趙志明一人說了算。國有企業完全變成了趙志明個人的“自留地”,導致做貿易糧掙錢成了主責主業,國家糧食收儲這一最重要的職能職責反而被弱化忽視,給糧食安全造成嚴重隱患。
史耘龍:比如說2015年收的玉米,2018年應該賣了,然后再收新糧,進行輪換的時候,趙志明沒有精力去管這些臨儲糧,哪個掙錢我去干什么,國企的初衷他給放棄了,導致了龍安橋糧庫儲存的臨儲玉米有很多霉變和不合格的現象。
【解說詞】黑龍江省通過這一案件舉一反三,全省排查出77家存在類似問題的糧庫,相關違紀違法人員均受到黨紀國法嚴肅查處。同時,針對該案暴露出的問題,推動相關方面理順體制機制,堵塞監管漏洞,實現長效長治。
龐悅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紀委副書記 監委副主任):提出了紀檢監察建議,推動在深化糧食體制改革上進一步發力,通過一個案件解決掉一類的問題,把這一個領域進行一個治理,接下來我們會持續地加強日常的監督管控,共同地守護好祖國的大糧倉。
【解說詞】黑龍江省的專項整治,是全國推進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系統治理、長效治理的一個縮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案件的同時,會同多家相關部門,糾治一大批突出問題,推動完善一大批制度,多措并舉保障糧食安全。目前在全國推進的智慧糧庫建設,對糧食入庫、存儲、出庫等業務全流程動態監管,各地平臺與國家平臺聯通,以信息化建設提升監管能力,就是推動監督常態化的有力舉措之一。紀檢監察機關將持之以恒加強政治監督,堵塞監管漏洞,防范腐敗風險,保障黨中央糧食安全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劉義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四監督檢查室二級巡視員):通過兩年多的整治行動,糧食購銷領域的陳年積弊得到起底整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糧食購銷領域嚴的氛圍持續形成,政治生態得到凈化修復,對于確保中國糧食庫存數量真實、質量可靠、儲存安全、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綜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央視新聞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