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安部門發現
有境外機構
招募航空愛好者為“志愿者”
表面上免費提供設備、共享航空信息
實際是為了非法竊取敏感數據
……
轉發擴散,提高警惕!
境外機構遠程指導“志愿者”
在航空樞紐附近投放設備
近期,國家安全機關發現,多個境外機構以免費提供設備、共享航空信息為誘餌,依托網絡社交平臺面向境內航空愛好者精準招募“志愿者”,并跨境郵寄設備,指揮“志愿者”在我境內非法采集、向境外秘密傳輸我國飛行器飛行數據。
經查,這些境外機構長期活躍在我國各大網絡平臺,伺機尋找賬號活躍的航空愛好者,并通過電子郵件、短信等方式發布“個性化”“定制化”招募廣告。境外機構利用航空愛好者對航空信息的熱愛與好奇,在廣告中以免費提供設備、共享航空信息為誘餌,展開精準招募。
境外機構通過國際快遞,向“志愿者”寄送接近智能手機大小的便攜式信號接收設備,并遠程指導“志愿者”投放在我國境內航空樞紐附近,以實現對周邊一定范圍內飛機的型號、高度、經度、緯度、速度、航向等信息的自動采集,并將上述數據實時傳輸至境外機構指定的服務器。
設備竊取我國航空器數據
快速推送至境外
境外機構在我國渤海、東海、南海周邊省份大量投放此類設備,除了竊取民用航空數據,還能竊取軍用航空器等敏感數據信息。
▲境外機構寄送的便攜式信號接收設備
經過鑒定,境外機構布設的相關設備性能強大,支持遠程在線編程,還可根據需要定制“個性化”功能。在相關設備中內置GPS芯片,對指定飛行器進行定位,并通過加密傳輸方式,將所采集數據快速地推送至境外服務器。
經測算,每天每臺設備可向境外發送大約1000架次飛機的飛行數據和大約13萬條的位置數據。
按照覆蓋半徑300km至400km計算,僅需投放大約300臺設備,就能對我國全空域飛機的飛行數據實現監測覆蓋。當大量的非法設備工作時,還會對我民航空管系統、軍用空管系統造成信號干擾,對我航空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針對上述非法竊取我國敏感數據的行為,國家安全機關開展專項打擊,及時查獲數百套已在境內投放的設備,并依法對有關人員進行處罰。
國家安全機關提示:
維護國家安全
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
若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
及相關可疑情況
請您及時通過舉報受理電話12339
網絡舉報平臺(www.12339.gov.cn)
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
舉報受理渠道
或向當地國家安全機關舉報
配合協助開展調查取證
據央視軍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