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月5日,在2023年安徽省主要氣候事件新聞通氣會上,安徽省氣候中心盤點了2023年安徽省主要氣候事件。
5月下旬遭遇“爛場雨”,為年內(nèi)最強降水過程
五月下旬,正值安徽小麥的收割季節(jié),我省遭遇了超過五天的“爛場雨”天氣,累計雨量多,降水強度大,有多站的日雨量、小時雨量打破了本站五月的歷史極值,這也是全年最強的一次降雨過程。
雨區(qū)南北擺動。5月26日凌晨至27日下午強降雨維持在大別山區(qū)和沿江地區(qū);27日下午起淮河以北雨勢增強;28日下午開始雨帶南壓,江淮之間和江南東部出現(xiàn)強降水;28日夜里淮河以北降雨再次增強。
累計雨量多。25日20時―29日08時全省有1030個站累計雨量超過50毫米(占全省面積的37%),530個站超過100毫米(占全省面積的19%),銅陵、安慶、池州、六安等地有41站超過250毫米,最大樅陽牛集381.2毫米。
降水強度大。上述強降雨區(qū)有85個站小時降雨量超過50毫米/小時,最強潛山板倉108.4毫米/小時(27日5―6時)。多地雨量破歷史極值,安慶(225.3毫米)、樅陽(175.3毫米)、青陽(148.4毫米)、銅陵(169.3毫米)日雨量破本站5月極值;安慶(76.2毫米,27日8―9時)、銅陵(75.6毫米,26日21―22時)、樅陽(54.3毫米,26日21―22時)小時雨強破本站5月極值。
過程等級強。26-28日區(qū)域性暴雨過程為年內(nèi)最強,累計暴雨站次25個,其中27日5個縣(市)出現(xiàn)暴雨,8個大暴雨,大暴雨站數(shù)為歷史春季第7多(最多15個,出現(xiàn)在1970年5月29日)。
臺風“杜蘇芮”局地降水強,大別山區(qū)出現(xiàn)山洪
2305號臺風“杜蘇芮”于7月28日9時55分以強臺風級在福建省晉江市沿海登陸,29日上午8點由江西北部移入安徽南部。“杜蘇芮”對我省風雨影響具有“影響范圍廣、大別山區(qū)降水強度大、陣風風力強”等特點。
影響范圍廣。28―30日強降雨區(qū)位于黃山、池州、安慶、六安、阜陽、蚌埠、宿州、淮北、亳州等地,累計雨量:有946個站超過50毫米(覆蓋面積占全省23%),有172個超過100毫米,其中潛山有12個超過250毫米,最大天柱山357.8毫米。29日暴雨范圍廣,淮河以北中部及西北部、大別山區(qū)和江南西部有274個站超過50毫米,其中9個大暴雨,最大金寨鐵沖126.2毫米。
大別山區(qū)降水強度大。29日08時―30日08時安慶有41個站大暴雨,其中天柱山(330毫米)、潛山茶莊(304.3毫米)和潛山天柱(263.9毫米)特大暴雨,上述3個站日雨量均突破天柱山(歷史最大為258.3毫米,2016年7月1日)和潛山國家站(歷史最大為281.0毫米,1977年7月29日)歷史極值。從小時雨強看,30日凌晨大別山區(qū)雨勢增強,安慶地區(qū)25個站最大小時雨強超過40毫米,其中潛山有5個站超過70毫米,最強天柱山(30日4―5時)和潛山云峰(30日6―7時)71.8毫米。
陣風風力強。全省陣風普遍為7~8級,黃山及九華山天臺風速分別達31米/秒(11級)、26.7米/秒(10級)。
綜合強度偏強。“杜蘇芮”影響期間,全省有49個國家站臺風風雨綜合強度達偏強以上等級,天柱山、黃山、潛山達特強等級。
夏季高溫未達40℃,表現(xiàn)平平
極端高溫不突出。夏季極端最高氣溫普遍為36~38℃,全省最高39.4℃(界首6月9日),為2016年以來最低。
高溫日數(shù)略偏少。夏季全省平均高溫日數(shù)17天,較常年同期偏少2天。從空間分布來看,沿淮淮北、江淮之間中西部及江南大部15~38天(石臺),其他地區(qū)6(岳西)~15天;與常年同期相比,淮河以北大部偏多4~11天,合肥以南大部偏少4~13天,其中沿江及江南中部偏少8天以上。
綜合強度偏弱。6月8-11日、7月8-15日及23-25日、8月2-7日及9-13日出現(xiàn)5次區(qū)域性高溫過程,強度偏弱。除7月8-15日高溫過程持續(xù)8天,其他4次持續(xù)時間短。
12月氣溫經(jīng)歷“過山車”,多地持續(xù)低溫超10天
12月18日,合肥降雪伴隨連日低溫
氣溫經(jīng)歷“過山車”。12月上旬全省平均氣溫異常偏高3.4℃,為歷史同期第三高;11―24日異常偏低4.1℃,為歷史同期第二低。
低溫持續(xù)時間長。連續(xù)低溫(日平均氣溫≤0℃)日數(shù)全省平均6.6天,為歷史12月第二位(最長1984年10.6天),其中沿江江北37個縣(市)8~11天。
極端溫度低。22日全省平均氣溫僅4.7℃為全年最冷的一天;最低氣溫全省平均-9.5℃,為歷史12月第五低(1991年-14.3℃,1966年-11.6℃,1973年-10.9℃及1967年-9.9℃位居前四),其中淮河以北、江淮之間中部低于-10℃。
累積低溫強度大。全省平均累積低溫強度為歷史12月第五位(1984年、1991年、1966年、1976年位居前四)。肥西、九華山累積低溫強度為歷史12月第一位,廣德為歷史12月第二位,淮北、阜陽、淮南、合肥等16個縣(市)為歷史12月第三位。
深秋多地超過30℃,熱到破紀錄
11月20日中午,安徽多地氣溫在20℃以上
階段平均氣溫創(chuàng)新高。10月25日―11月5日全省平均氣溫19.8℃,異常偏高5.2℃,為歷史同期最高。
最高氣溫創(chuàng)新高。11月1日有45個縣(市)最高氣溫超過30℃,42個縣(市)突破歷史11月紀錄。
28℃以上持續(xù)日數(shù)破紀錄。全省大部最高氣溫超過28℃持續(xù)日數(shù)達4~7天,有55個縣(市)創(chuàng)歷史10月下旬至11月新高。
大皖新聞記者 于源綺 攝影報道(主要氣候事件圖說來源:安徽省氣候中心)
請輸入驗證碼